鲁胜公司鲁源管理区副经理范琳
在改革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本报记者崔立慧实习生康雪敏通讯员陈军光
2015年02月03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2014年,对于鲁胜公司鲁源管理区副经理范琳来说,既是感受大刀阔斧改革的一年,又是进行轰轰烈烈改革的一年。范琳所在的鲁源管理区在2014年是油公司体制机制改革的试点单位,在改革的大潮下,范琳协助领导班子对管理区的体制机制、党务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成效显著的改革。
2014年,范琳协助管理区领导班子按要求对队伍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由于管理区自然减员,有些工作职工单独无法完成,原来的十人一组的小班制已经不能适应我们管理区的管理和发展需要了。”针对这些问题,范琳和班子成员一起认真分析,结合管理区实际,将十人的小班制管理模式优化为大班组管理模式,将相同区块的小班组进行合并和人员优化。范琳还完善了管理区的绩效考核制度,推行“员工行为积分”管理办法,将职工绩效与奖金挂钩,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大幅度提高。
在党务建设方面,范琳积极协助抓好管理。根据员工工作性质的不同,鲁源管理区对员工进行了专业化的管理,设立专业化党支部。在设立采油党支部的同时,根据原油外输特性专门成立了集输专业党支部,负责原油外输专业的党建管理。同时,她还根据集输工作的工作特性,努力推进污水余热利用项目,投入使用的污水余热利用装置在节能环保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范琳说,“职工才是我们管理区的核心,关心照顾职工的生活和思想是我们应该和必须做到的事情。”虽然是管理层,但却从来没有忘记关心职工。“我们会在工余时间开展一些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范琳充分发挥工会、女工计生等群众组织的职能服务群众,不仅如此,她还会不定时与职工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对于他们关心的住房分配、福利发放、学习培训等信息及时的传达通知到每名职工家属。
范琳告诉记者,2014年这一年的改革期让她在思维创新方面进步很多,敢想也敢做了,看待问题也更加周密和全面了。顺应改革大潮,2015年的范琳,想在管理区的基础架构上更加深入和细致的将班组建设、企业文化做好,及时的引导职工观念进行改变,抛弃原来“要产量”的想法,更多的向“要效益”去思考和转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