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通过验收
确权土地248.5万亩,占总任务的99.5%
2015年12月29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本报12月28日讯(记者 张婧婧) 近日,东营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顺利通过省农业厅验收,总体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走在了全省前列。据了解,全市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从2013年4月开始,按照“先期试点,全面铺开,利用一年半时间全面完成任务”的要求,到2014年6月底基本完成了确权登记颁证任务,实现承包地面积座落、承包合同、登记簿、经营权证书“四统一”。
  全市有确权登记颁证任务的乡镇34个,村居1696个,涉及30.81万农户、249.77万亩承包地,除东营区两个村之外,1694个村居完成确权登记颁证,确权土地面积248.5万亩,占总任务的99.5%,颁证到户率99.8%。采用“确权确股不确地”方式进行确权颁证的村居153个、土地面积13.8万亩,占承包地总面积的5.53%,全部按一村一证进行了颁发。五县区均已基本完成了数据库建设。
  另外,因历史遗留问题一时难以解决等原因尚未完成确权登记颁证的东营区六户镇王岗村、黄河路街道万泉村,目前均已完成摸底调查和土地测绘工作,正在入户确认,计划12月底颁证到户。
  为了确保确权颁证工作的顺利进行,东营市按照先行试点、先易后难、压茬进行、逐步推开的原则,首先在广饶县的3个乡镇9个村、垦利县的2个乡镇6个村开展先期试点。
  按照试点的代表性和示范性,确定的试点乡镇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工业为主的镇,经济基础和财政状况较好,农业人口比例相对较低,农民流转土地积极性较高;一类是以农业为主的镇,经济基础和财政状况处于中等水平,农业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较高。在试点村的确定上,分为三类:一是村班子强、群众基础好,二轮延包后多次调整土地,基本没有遗留问题;二是村班子较强,土地做过调整,遗留问题较少;三是村班子较弱,未调整土地,群众有重新调整土地的意愿。先期试点的科学确定,为面上全面推开以后,及时解决有关问题积累了经验、探索了路子。
  下一步,力争年底前建成县级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加快培育农村产权评估、抵押、担保等服务组织,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设置办事窗口,力争尽早在全市初步形成集统一平台建设、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交易鉴证、统一服务标准、统一交易监管于一体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