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视斑马线,方便背后是危险”追踪
事故天天有,咱都长点儿心
交警提醒,乱穿马路隐患多,行人闯红灯可罚款50元本报记者杨玉龙
2015年12月22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18日,本报以《无视斑马线,方便背后是危险》为题,对东营多个路口行人横穿马路的惊险场面进行了报道。21日,记者从东营市交警部门了解到,他们几乎每天都能接到与行人、电动车有关的事故,其中不少是因不遵守交通秩序、乱穿马路造成的。
红灯不愿多等 骑电动车男子马路中央被撞
  “这样的事故太多了!”21日,在东营市交通事故处理中心,东营交警直属一大队事故处理中队民警介绍,行人不遵守道路交通规则所引发的交通事故并不在少数,其中多是因随意横穿马路造成的。“行人为图省事,却是在拿生命当赌注!”民警介绍,与徒步穿行的行人相比,电动自行车事故更是多发。
  “很简单的道理,电动车速度怎么能快过汽车?”民警介绍,在处理的电动车事故中,电动车往往都要负主要责任。11月27日,在黄河路与郑州路路口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就是因市民骑电动车闯红灯引起。
  “你看,这都已经是红灯了,他还是想骑过去。”民警指着路口监控视频向记者介绍,一名骑车男子沿着郑州路由北向南骑车到路口,沿着斑马线径直向路南侧驶去。正当他行驶到路中央时,由西向东在路口等待信号灯的车流缓缓启动,在路中央两个车道的车辆显然发现了这辆电动车,都停留在了原地,而当他通过直行车道上,一辆银色商务车急速驶来,并狠狠将他和电动自行车撞倒在地。
  当车停稳后,这名男子和电动车已被撞出去约十米远,碎片散落一地,商务车前部有明显凹陷。“骑车男子受伤严重,但这起事故本该可以避免。”民警介绍,经过勘查,民警认定在事故发生时,骑车男子闯了红灯,负主要责任。
行人闯红灯可罚50元 为了自身安全更要遵守法规
  “往往是事故发生了,才感到后悔,这时候却晚了。”民警介绍,在日常执勤中,经常会遇到行人和非机动车抢行现象,民警上前阻止,行人却不理会。
  在市区的主要路口,每到上下班高峰期,总会有民警在“高峰岗”上疏导交通。在府前大街与胶州路路口,上下班高峰期行人较多,车流量大。“我们会安排四个民警分布在路口四角,为的就是阻拦抢行的车辆。”东营交警直属一大队一中队民警薄其国说,每天都能遇到行人抢行现象,民警上前制止时,有的行人并不配合。“我说让他们后退一点,保障安全,但有的还是抢着往前走。”
  “按照法律规定,民警可以对行人罚款,但我们现在还是以教育为主,不做处罚。”民警介绍,在《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有明确规定,当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时,应当走人行横道或者过街设施;当通过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应当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如果违反规定,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可处警告或者5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的处罚。
  “在机动车面前,行人的血肉之躯较为弱势,但也并不能成为违法的理由。”民警提醒广大市民,在徒步出行或者骑电动车时,为了自身安全,更要注意遵守道路交通规则,穿行马路更要多看,在通过路口时要遵从信号指示灯。
“十三五”期间将 推进防汛社会化
  本报12月21日讯(记者 张婧婧 通讯员 刘世友 刘泽) 近日,黄河河口管理局召开了2015年汛后防办主任暨防凌工作会议,会上回顾总结了“十二五”期间防汛工作,交流防汛工作经验和做法,分析防汛工作面临的形势,并对今冬明春和“十三五”期间的防汛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十二五”期间,黄河流域降雨总体偏多,全市干流先后出现了6次编号洪水。其中,2011年发生了较大的秋汛,汶河流域戴村坝站发生了1200立方米每秒较大洪水。2012年黄河发生30年未遇的流域性洪水。2013年利津站最大流量4390立方米每秒,为1989年以来最大洪水。面对洪水,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迅速落实防御措施,强化防汛值守,及时抢护了出现的险情。完成了历年调水调沙和防凌任务,确保了工程安全和滩区安全。
  此外,“十二五”期间,5年先后7次实施汛前调水调沙,累计进入利津站的水量为223亿立方米,沙量为2.6亿吨。在过去的五年,黄河仅2011年出现封河,封冻长度109公里,最大冰量943万立方米,封冻期长70天,适时拆除辖区内浮桥,安全度过凌汛期。有计划地实施了黄河三角洲生态调水和刁口河流路恢复过水试验。目前已累计向刁口河流路补水1.62亿立方米,向现行流路两岸湿地补水1.48亿立方米,为河口地区湿地提供了淡水资源,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2015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可能是有记录以来最强厄尔尼诺现象之一,可能会引发严重的气候变化。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今年凌汛期天气形势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今年我市黄河于11月27日开始淌凌,比常年偏早21天。
  在“十三五”防汛工作打算中,黄河河口管理局将推进防汛社会化,积极探索购买社会服务模式,不断拓宽防汛社会化空间。尝试社会团体和群众备料储备模式,提出群众与社会团体备料标准。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防汛现场信息可视化与在线动态管理,加强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建设,实现自动测报全覆盖。
  加强防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根据防汛物资储备现状,研究防汛物资储备新模式与石料等防汛物资的替代物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重要能力建设任务之一,加大力度,显著提升防汛现代化水平。”防办负责人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