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口拍摄到带环志的白鹤照片,惊动国际鸟类保护组织
这只白鹤至少已有21岁
2015年11月24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被拍摄到的白鹤。 (通讯员供图)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白鹤保护的重要地点,除作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基础性工作外,加强科研工作,坚持每日的巡护监测,记录鸟类的每日变化,为掌握鸟类变化提供了第一手准确资料。据监测,白鹤首次抵达自然保护区在10月22日,现在记录有1523只左右。

  本报11月23日讯(记者 段学虎) 日前,东营摄影爱好者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拍摄到了一只带着环志的白鹤,引发了国际鸟类组织的注意,根据环志提供的信息,这只被拍摄到的白鹤至少已有21岁了,国际鸟类组织表示,这张照片为白鹤研究提供了准确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随着鸟类迁徙季节到来,自然保护区内迎来候鸟迁徙高峰。近期,由当地鸟类摄影爱好者拍摄到清晰的白鹤环志照片,经发到网络后,引起国际鸟类保护组织的惊叹,高度评价此资料的科研价值,认为这为白鹤研究提供了准确、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以事实依据证实黄河口在保护这一世界濒危物种方面具有的重要地位。
  白鹤首次在黄河口于2001年被发现,随后在春秋迁徙季节经常发现于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国际鹤类基金会提供的资料,近期,由鸟类摄影爱好者在自然保护区拍摄到的环志白鹤于3年前环志于俄罗斯的雅库特,在2013年和2014年于江苏鄱阳湖曾有2次记录。在黄河口拍到的照片不仅清晰度极高,而且能清晰地识别环志编号08,专家赞叹这是他们收到的极为珍贵的资料,不仅为白鹤研究提供准确、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以事实证据证实了黄河口在保护白鹤方面具有的重要地位,更具有白鹤迁徙路线研究、生态分布及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价值。据专家介绍,这张照片同时印证了白鹤已在野外存活了21年的准确证据,为白鹤生存年限也提供了证据。由于本次的发现,北京林业大学专门与自然保护区联系,希望开展白鹤卫星跟踪、环志等方面的深入科研合作。

◆相关链接

  历史上,世界范围内的白鹤曾有3个分离的种群,即东部种群、中部种群和西部种群。其中,东部种群在西伯利亚东北部繁殖,在长江中下游越冬;中部种群在西伯利亚的库诺瓦特河下游繁殖,在印度拉贾斯坦邦的克拉迪奥国家公园越冬;西部种群在俄罗斯西北部繁殖,在里海南岸越冬。据多年的研究,3个种群中中部和西部的种群已野外绝灭,现仅存有东部种群。由于栖息地破坏、人类捕杀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白鹤已面临绝灭的边缘,长期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被国际鸟盟(IUCN)列入接近于野外绝灭的极危保护级别,《华盛顿公约》(CITES)列入濒危等级,中国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并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濒危级别。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