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十佳文明家庭之张小敏、孟祥波家庭
和为贵、孝为先、学为上家训筑就和睦家庭
本报记者徐文君通讯员赖健
2015年03月11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孟祥波与张小敏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1998年张小敏与孟祥波结成夫妻。丈夫孟祥波现任胜大超市物流中心经理,妻子张小敏现任胜大置业技术部主任,两人有一个成绩优异的儿子。在这个幸福的三口之家中,尊重与包容已经渗到每个人的骨子里。平凡的生活中,张小敏夫妇努力享受着温馨家庭里平凡的快乐。纵使生活中遇到再大的困难,也未能让他们脸上失去笑容。
夫妻间互相尊重包容是主旋律
2013年6月份,是孟祥波与张小敏最经受考验的一段时间。“当时单位要推行胜大菜市,需要连续一个月吃住都留在单位里,每天凌晨要去市场盯现场,家里的事完全顾不上。”孟祥波因工作原因让家里的重担落在了张小敏的肩膀上。
“那一个月实在太累,身体都有些吃不消。”张小敏回想那段时间给她的感受就是累。“每天5点多起床,给孩子做早饭,然后再送孩子去上学,再驱车半个多小时来到位于六户镇的单位。每天下班后还要照顾双方家里的老人。”张小敏的工作也很忙,但她能理解丈夫的工作,也很支持丈夫。虽然这段时间张小敏忙前忙后,疲惫不堪,但她没有说一句怨言。“夫妻之间要包容,更要懂得付出。”就这样张小敏一家人互相关心,度过了那段日子,孟祥波的工作也出色地完成。
“夫妻在一起肯定会有些小摩擦,但是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这些都会很快过去。”孟祥波脾气好还懂得相互尊重,也很体谅人。这一点让张小敏心里十分感动,“有时候我脾气急,他总是耐心地听,等我消气了再过来宽慰我。”有许多事情两人有了不同意见,他们一定会互相听取对方的意见,然后互相商量,并最终达成一致的意见。
有一次两人出现了一次意见分歧。孟祥波要带着孩子去爬泰山,但张小敏担心孩子太小,怕出意外。两人为此还进行讨论,但最终孟祥波成功说服张小敏。“孩子已经大了,应该可以出去看看,并且爬山还能锻炼身体。”孟祥波的坚持让张小敏也意识到自己应该让孩子多去一下不同的环境。
孟祥波与张小敏已经结婚十几年,但是回味起以前的生活中的那些小细节,还是让两人忍不住感动起来。1998年两个人结婚时还没有房子,要住在双方父母家,每天下班后要从西城坐公交车去八分场。“记得那时候每天婆婆就带着儿子在车站等我,当我下车时,孩子就跑过来抱住我,虽然那个时候已经很累了,但看到孩子,便感觉不到劳累了。”这温馨的时刻已经被张小敏牢牢记在心里了。
两人的生活还有许多让人感到温馨的时刻。虽然已经结婚多年,但每个情人节,孟祥波还会偷偷地买好礼物送给张小敏。“有时候是鲜花,有时候是巧克力,今年他送了许多书给我。”
以身作则从小培养儿子孝顺老人
张小敏的公婆已经70多岁,以前住在一栋老房子里,又处在一楼,阳光不足、十分潮湿。为此张小敏与丈夫商量将自己住的房子让给公婆居住。但当张小敏将这个消息告诉公婆时,却遭到了公婆的反对,“老人说自己已经在这里住了这么多年,已经熟悉了周围的环境,不舍得离开,并且周边买菜出行也方便。”为了让老人尽快搬到新房,也为了打消老人的顾虑,张小敏让大姑姐帮着劝说公婆,又带着老人在房子周边转了几圈,带老人观察周围的环境。经过几个月的劝说,老人终于搬到了大房子中,高兴得合不拢嘴。
张小敏夫妇在孝顺老人方面,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孩子做了一个好榜样。2014年,张小敏的母亲生病需要从胜利医院转到中心医院,孟祥波跑前跑后联系车辆,夫妻两人又轮替着陪床。白天的工作已经让两人劳累不堪,但是两人依然坚持着悉心照顾老人。等老人病好了,张小敏夫妇又带老人来到承德旅游。这次旅游也让老人十分开心,逢人便夸自己的女儿女婿。
在教育孩子上,孟祥波与张小敏的意见一致。“既教儿子学知识,又教他学做人,要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宁静的家庭育人环境,让孩子能健康地成长。”张小敏夫妇与儿子约定上学期间不开电视、电脑,让孩子专心进行学习。为了在家里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两人还与儿子一同看书,一同学习。如今儿子的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
除了让孩子认真学习,两人还教育孩子一定要孝顺老人。“儿子6岁的时候和姥爷学会了下象棋,当儿子来到爷爷奶奶家里时又教会了老两口,现在只要有时间儿子便指点爷爷奶奶下象棋,陪伴老人。”除了教下象棋以外,张小敏还教育儿子来到老人家里要帮助打扫卫生,还要多和老人聊聊天。
为了培养孩子勤奋好学的精神,孟祥波、张小敏夫妇带头学习,教育他除了学好各门功课外,还应多看课外书,扩大知识面,陶冶性情,给他订阅多种报刊,经常带他到书店买课外书和到图书馆借阅书阅读;教育他学会安排时间学习,先认真完成作业,再痛快地玩。为了让他有强健的体魄和顽强的意志,我们让他从小参加学校的各种艰苦的体育训练;使他学会了勤劳、节俭、珍惜学习机会。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