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中社区家餐厅经理范晓燕
把餐厅营造出家的味道
本报记者徐文君通讯员丁洁
2015年03月11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范晓燕正在指导员工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1996年范晓燕从一名基层的服务员做起,如今已成长为一名餐厅经理。这近20年的职业路程并不好走,委屈、迷茫等情绪也伴随着她。但范晓燕通过读书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在餐厅经营管理上越来越得心应手。由她带领团队经营的家餐厅已经成为小区居民心目中的快餐品牌。
忙碌是她的工作节奏
责任心是她身上的闪光品质
每个与范晓燕共事过的人在提到她时总是将“责任心强”几个字脱口而出。也正是这份责任心让她为了工作可以从凌晨一直忙到深夜,让同事们都从心底里佩服她。在2012年,范晓燕成为了家餐厅的经理。范晓燕一直在饭店工作,对于她来说,快餐形式的家餐厅无疑是一种新鲜事物,如何将家餐厅经营好便成了一道难题摆在范晓燕面前。
“卫生与口味。”范晓燕一直在思考一家餐厅吸引顾客最重要的关键点是什么。“越思考,答案也就越明显,就是要让顾客吃得放心、吃得开心。让顾客能够感受到家的味道。”范晓燕开始着力提升餐厅菜品的品质,树立其独特的“家味道”标签。
范晓燕开始阅读大量的书籍并学习餐饮文化,一有闲暇就钻进厨房监督烹饪流程,与厨师们共同学习。餐厅总共4个菜系几十个品类,每一道她都坚持亲自品试,精确到放多少克盐、几成熟适中等细微环节都量化到位。为了能制作出既健康又美味的油条,餐厅团队四处取经、探索试验,终于攻克了“油条无矾碱口感差”的难题。不仅如此,绝对使用花生油、引进大企业奶源、使用安全椰油洗涤剂……一系列措施的严格实施也保障了食品质量。
“开业的第一天心里也很紧张,快餐要准备早餐,所以我们大家从凌晨三点就开始准备,等早餐过后,还要准备午餐和晚餐,那一天所有人都忙到深夜才得以休息。”没有快餐经营经验的范晓燕一切都要从头学习,“快餐讲究一个流程,把不必要的环节省去,加快速度,节约时间。”
开业后,范晓燕特别在意顾客的反映,经常与顾客进行交流,对于顾客提出的意见也立即改正。“有一次顾客反映,说我们的腰花做得不如另一家餐厅好,范经理就真的跑去那家餐厅品尝,再回来和厨师长讨论如何改进口味。”在副经理崔淑惠的眼里,范晓燕就是一个认真负责的人。
经过不断努力,弥散在餐厅中的浓浓“家的味道”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也使得来家餐厅的顾客越来越多。“预定电话从最初每天的一、两通到后来的十通、二十通,我们的餐厅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口味也得到了大家的喜爱!”谈到这些,范晓燕的眼神中闪烁着浓浓的自豪。更为餐厅赢得了口碑。
为提升业务水平“扎”进厨房
勤奋让她在工作中得心应手
学校毕业后的范晓燕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一名餐厅服务员。当她因为端盘子时滑倒,至今还留有伤疤,当她一天内不停擦桌子,手腕疼得不能动时,她也感到委屈和迷茫。“虽然那个时候很辛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委屈和迷茫也越来越少。”工作的忙碌,范晓燕便将自己的全部心思放到了工作上。
范晓燕还是一名服务员的时候,她勤奋的特点就已经展现。有时一桌客人走后,范晓燕总是第一个来收拾桌子的人。执行力强也是她的另外一个特点,交代给范晓燕的工作,她总是麻利地完成。范晓燕的努力没有白费,她被提升为领班,餐厅承包经理。
“从服务员成为领班,要当一名管理者,让我心里没底。心里有事也让我晚上时常睡不好。”如何能做好一名管理者,范晓燕开始大量地阅读书籍,不断提升自己。“当时心里就想,自己一定要将工作做好。后来通过读书,自己好像明白了很多,所以心里的石头也就落了地。”
为了提升饭菜的品质,好几个月的时间里范晓燕一直在厨房里与厨师们一同工作。“当时对于厨房也都非常熟悉,有一次厨师们说一种原材料没有了,我就说不可能,接着我就到厨房找到了这种原材料。”范晓燕在厨房里的锻炼也让她的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
范晓燕出色的工作也让她成为一名称职的餐厅经理。如今每天上班后,她总是要对每一家的餐厅员工进行培训。“我们不是加盟商,所有的一切都需要自己慢慢摸索,培训变成了一种必须的过程。”通过范晓燕每天的培训,她所带领的团队也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用出色的能力来接待每一位就餐的顾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