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保驾”企业“零投诉”
河口采油厂多措并举不断加强法律风险防控本报记者顾松通讯员钟林宋艳辉
2015年01月14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零投诉”,自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招投标工作开展以来,这个记录保持至今;合同管理方面,年年抱回省市两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荣誉称号……林文宏的一番介绍,让人品出了贯穿该厂法律风险防控工作始终的几个关键词——转变观念、健全网络、控制源头。
一条主线抓教育,全员“围堵”法律风险
信访部门每个事件都主动与法律事务科结合,共青团找上门谈培训……在法律事务科副科长王萍看来,这些并不在法律风险重点防范名单之列的部门越来越重视法律,与采油厂上下法律观念的转变和意识的强化息息相关。
以“依法治企,从严治企”为主线,河口采油厂这些年的法律教育呈现出分层面、差异化、全覆盖等特点。厂领导层面,该厂通过中心组学习等方式,注重细致解读法律环境变化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杜绝决策失误。
“各业务部门是采油厂专业法律法规的直接宣贯者和执行者。”王萍说,对经营管理人员侧重培养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和灵活运用法律的主动性,引导他们将法律作为一种资源充分运用到经营管理全过程。
“普法教育更绕不开广大基层员工。”开通短信普法平台、“法律大讲堂”下基层、网上答题……随着形式和载体的不断创新,该厂员工普法教育越来越受欢迎。受欢迎方能入人心、起作用,随之而来的是员工法律风险防范警觉性的持续增强,真正形成了全员“围堵”法律风险的良好局面。
一支队伍抓服务,无缝监控法律风险
2014年,河口采油厂提前完成年度管道占压治理任务。众所周知,管道占压治理难推进,原因之一是治理触动各方利益。在解决这一难题上,该厂的法律宣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每一次现场办公,必定有厂矿两级法律事务工作人员在现场‘保驾’。”林文宏说,基层法律事务工作人员队伍虽“年轻”,却发挥了应有的作用。2011年,河口采油厂成为油田首家组建基层法律事务工作人员队伍的单位,旨在应对生产经营法律环境的新变化。
困则思变。该厂在各三级单位配备兼职法律事务工作人员,构建起以厂领导、专业法律事务机构、基层法律事务工作人员为主的三级法律风险防范网络,让法律事务工作更直接、更有效地服务于油田生产。同时,该厂加大队伍业务风险识别、诉讼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力度,层层提升基层法律事务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确保法律风险监控无缝隙。
一套体系抓防控 源头化解法律风险
“做好人的文章是一方面”,林文宏认为,法律风险防控制度体系的健全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招标投标管理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合同管理实施细则》……与一项项制度、程序完善同步,河口采油厂各项风险防控机制逐渐走向成熟。
年初的法律风险管理工作座谈多年来雷打不动,经营管理、油地、安全等部门碰头,细致梳理业务流程,识别剖析系统业务所面临的风险源头,针对性地拿出防范对策,用以指导年度工作。 该厂劳动法律督查也形成了长效机制。结合生产实际及劳动关系的主要矛盾、员工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采油厂多部门联合,围绕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等内容,开展执法督察。
防控成体系,全方位化解法律风险。在招投标工作中,该厂持续完善评委遴选、执纪监督、公示公开程序,确保公平公正;建立法律咨询室,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为员工群众提供法律援助……
“防控体系还在不断健全。”林文宏相信,随着法律风险防控网越织越密,采油厂生产经营提质增效之路势必走得更加顺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