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名单”不是万能的 
2015年12月28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新闻背景:23日上午,北京市旅游委与首都机场航空安保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文明旅游安全出行合作备忘录”。今后,游客在首都机场发生不文明行为影响机场安全,将会被首都机场安保部门和旅游部门同时记入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并可能直接影响出行。
  点评:作为一种特定的记录和排除方式,“黑名单”机制正在各个领域获得运用。但必须明白,“黑名单”机制绝非万能,如果没有配套必要的“惩戒措施”,“黑名单”效果究竟几何让人存疑。另一问题在于,维护黑名单的权威,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该怎样的平衡?一次不文明行为是否意味着以后都不能出行?这些都是“黑名单”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新闻背景:今年11月,合肥一企业给宿州埇桥区一所学校的30名贫困学生每人送去1200元钱爱心款。近日,记者接到家长反映,还没等孩子们拿到钱,学校就要求学生们每人拿200元共计6000元,请企业及学校、村镇干部吃饭。
  点评:强迫贫困生掏钱请吃饭,不请吃饭就换人,这是一种自认恩赐的态度,你若听话懂事,我就让你成为贫困生而拿到爱心捐款,你若不听话,我可以让你当不上“贫困生”。一场企业发起的爱心活动,却被学校“雁过拔毛”,爱心也被污名化。如此学校领导,有何资格教书育人?

  新闻背景:中山市纪中三鑫凯茵学校推出了“无声食堂”,倡导就餐过程中,学生安静文明用餐,以微笑、眼神以及统一的手势语与老师沟通,从而达到集体安静、有序就餐。
  点评:“无声食堂”的良善用意值得理解,从现代文明规范的要求来说,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应为一种国际性惯例,不过,文明不一定非得“无声”,甚至要用肢体语言去沟通,如此不免有些矫枉过正,对学生好学多动的个性也是一种束缚。毕竟文明的实现需循序渐进,不可能违背现实而一蹴而就。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