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全省率先建成图书馆总分馆制,全市图书“通借通还”
服务暖民心 书香满全城
本报记者宋贝贝
2015年11月24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安宁社区内,居民在社区图书馆内阅览。(资料片) 本报记者 段学虎 摄
     东营市在全省率先建成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在东营,以市图书馆为中心馆,建起了县区、各乡镇街道及农家书屋和社区为一体的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原本各图书馆条块分割、图书馆资源无法共建共享的局面被打破,实现了体系内外各级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和服务互动,东营市范围内的图书馆实现了一馆办证,通借通还,图书借阅服务覆盖到东营市农村和社区,图书馆公共服务正走进千家万户。
图书馆来到家门口 遛弯顺道借书还书
  读书是安宁社区居民燕先生的一大嗜好,退休后他仍然保持着这个习惯。“以前在市图书馆办了借阅证,每次借书还书都要坐半个小时的公交车到市图书馆。”他想,如果在家门口能借书还书就好了。
  如今,他的这个愿望实现了,图书馆还真就开到了家门口。
  东营区图书馆安宁社区分馆落户安宁社区。在这里,居民只需用身份证,就可在社区借阅领取全市所有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这里没有的书,可以跟他们预约,他们接消息后会把书送到安宁社区分馆,我们再来这里取。”燕先生说,自从有了这个图书馆,他就不用老往市图书馆跑了,饭后溜达着就能把想看的书借来,看完后再还上,非常方便。
  燕先生的经历其实是东营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成果正惠及越来越多的市民。据市图书馆副馆长王会梅介绍,从2014年6月开始,全市范围内的图书馆就已经实现“一馆办证、多馆借书、多馆还书、通借通还”。也就是说,市图书馆办的借书卡可以在5个县(区)总馆、40个乡镇街道和7个社区及一个学校分馆图书馆借阅;同样,在5个县(区)总馆、各个分馆图书馆借了书可以在市图书馆归还。一本图书,可以在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一个学校分馆实现流动。

每年投入70万元购买图书 现图书馆总藏量达到93万册
  构建满足读者需求、实现区域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的图书馆服务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记者了解到,为探索总分馆建设模式,2012年底,市文化活动中心联合市文广新局成立了全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印发了《东营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实施方案》、《东营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管理暂行办法》、《东营市公共图书馆服务协议》,明确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为推动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  
  除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充足的经费保障也是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据了解,为加快总分馆制建设,2013年,市图书馆投入130万元购买了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在三县两区推广使用统一的业务技术管理平台,免费为街道、社区图书馆使用,在技术上保证了图书采编、借还流通等业务管理的统一。2014年,投入近100万元建成东营市数字图书馆,开通中国知网、考试资源数据库,安装2台电子书借阅机、2台电子读报机,电子资源实现时时更新,可用数字资源达43TB。今年,投资90万元,配置4台自助办证机、1台自助借还机,引进RFID智能图书管理系统,对藏书资源、管理模式进行优化与整合,实现图书管理的自助化,为读者提供更优质便捷的办证与借阅服务。
  近几年,每年投入70万元用于购买图书,现图书馆总藏量达到93万册,其中纸质图书达32万册,为全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通借通还提供了丰富的图书资源。每年投资10万元用于总分馆集群管理系统的维护,确保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各区县图书馆将总分馆建设作为创建示范区的重点工作来抓,列入各地创建工作目标,安排专项经费,有效保证了图书馆总分馆健康有序的运行。

  一馆办证、多馆借书
多馆还书、通借通还

  图书馆副馆长王会梅介绍,自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开始建设后,市图书馆将县区、乡镇(街道)、城市社区、农村的图书资源进行整合,统一纳入到总馆的整体服务链中,建立了以市图书馆为中心馆、县区图书馆为总馆、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图书馆为分馆,以农家书屋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图书室为基层流通服务点,以图书流动服务车为补充,吸收党政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图书室联合加盟,覆盖全市、城乡一体、功能完善、资源共享、管理规范的图书馆服务网络,实现了“一馆办证、多馆借书、多馆还书、通借通还”。
  记者了解到,在借阅图书时,实现“通借”不难,实现“通还”则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支撑。王会梅说,东营在市、县两级配备了6台流动服务车,年均出车次数达到50次以上,除了各图书馆将流通到本馆的其他馆图书送回所属图书馆之外,还定期向所辖农家书屋配送图书。按照要求,各图书分馆每年为辖区内农家书屋循环更新图书不少于300册。
  总分馆制是在图书馆网络集群化管理的基础上实行高度集中的人财物及业务服务的统一管理,按一定的流程运作,遵循一定的标准和制度。在分馆建设过程中,市图书馆馆严格按照“基层申报、实地考察、整合资源、联网开通”流程操作,分馆申报条件强调“有一定的读者基础、交通便利、环境安静”,分馆选址时必须进行实地考察。为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市图书馆统一制定制度,发放至所有分馆,确保服务规范。目前,全市已经基本建成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          据了解,如今全市拥有1个市级中心图书馆,5个县区级图书馆总馆,40个乡镇街道和7个社区及一个学校分馆,实现了通借通还。市图书馆还在党政企事业单位建立流通服务点23个,定期为流通服务点配送图书。市、县两级图书馆配备了6台流动服务车,定期的把图书资源送到社区、农村和企业,使广大群众就近利用图书资源,基本满足了城乡居民的借阅需求,提高了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能力。   
  总面积21000平方米的图书馆新馆建成投用后,将成为集学习阅读、信息交流、展览讲座等文化功能和数字化网络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文化场所。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