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年——路很远,心很近
2015年03月31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18年来,许利滨用自己的执着换来了更多人的赞许和支持,不仅叫他“傻子”的人少了,而且这“傻子”团队硬是扩大到了200多名。爱在公益的旗帜下不断凝聚升华。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联合周围的青年朋友成立了“仙河志愿者联合会”,利用网络呼吁发动网友及亲朋好友进行募捐,将2000多元的文具和书籍寄往灾区。2010年,许利滨参与组建了东营市河口区志愿者协会,如今团队已经发展了200多名队员。许利滨说,“只要一有公益活动,在群里发条信息,那真有‘一呼百应’的倍爽感觉”。团队成立的那天,他和每一名志愿者许下了“哪里需要,哪里有我”的铮铮誓言。他们先后将3000多册图书,赠送给东营爱心园的小朋友;将收集的2000多件衣服分类、清洗,整叠成50大袋,转送给安徽和四川的贫困山区儿童。为了帮助云南盈江岗勐灾区的小朋友,他们开展了“大爱无疆”募捐行动,在公司、社区、学校共计发放宣传单1800余份,“爱心捐助、点亮希望”成为仙河地区广大居民的自觉行动,共计捐赠书籍5000余本。 
  18年公益路,一路走来,许利滨说,“我愿就这样一直走下去”。“在我看来,只要秉持尊重的态度,举手之劳也是公益;只要坚持公益的梦想,榕树也能独木成林。我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成千上万的人就能汇成澎湃江河;一件事虽小,但无论多么巨大的变化都来自于积少成多。我坚信那存在于每一个人心灵深处的‘公益’梦,在志愿者的影响带动下最终一定能汇聚成‘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涓涓暖流!”
                      本报记者 崔立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