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要致富,就得“先种树”?
2015年03月31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每年春天樱花季,樱花与百年学府武汉大学交相辉映,游客纷至沓来。今年的“樱花观赏券”延续去年价格,为20元一张,游客最多时一天接近20万人。这引来网民质疑:每年赏樱人数近百万人次,门票钱得有两千万元吧,钱去哪里了?武大党政办主任表示,樱花开放期间收的钱,用来支付樱花开放前中后期所投入的管理、维护等人工费和基础设施费。

  有网友说,“武大因樱花而美丽”,也有网友说,“樱花因武大才迷人”。在鲜花盛开、游人如织时,武大“被景点化”的烦恼也来了。武大校园每年都要艰难地承受一次人海的赏花“浩劫”。
  要想真正限制入校赏樱的人流,避免破坏校园环境和教学科研秩序,那就要对每日入校的游客总数予以限制,而不是收费。据报道,在2010年武大“樱花季”,校内单日游客量超过20万人次,由于前来看花的人太多,通往武大的附近道路一度堵塞。可见,在校门之外限制人流,才是治本之策,单纯增加影响几乎为零的“花钱赏樱”门槛,不仅难以阻挡游人,在利益驱使下,反可能刺激学校在客流井喷之下也不限客。
  再说,大学属于社会公共资源,不是钻在钱眼里的盈利单位,大学属于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机构,也不是自负盈亏的景区,挟樱花的美丽诱人以创收,偏离了大学的公共属性、服务宗旨以及大学精神。有法律工作者甚至还认为,公立大学的一草一木都是公共所有品,其日常开支也来自公共财政,政府委托大学管理樱花,并没有赋予其收费权,法无许可便不能收费。这种看法确实没错。
  在“樱花季”不能收门票,是否意味着武大只能“闭门谢客”?未必。可以规定每日赏花者数量,先到者先得免费赏樱资格。同样面临“被景点化”苦恼的清华、北大等高校都下达了“限客令”,以保证公共设施都是围绕教学设置的。武大在这一方面,不妨“无情”与“决绝”一点。也有网友建议,将赏樱门票改成不同价格的樱花纪念品,由游客自愿掏钱购买,所得收入用于守护樱花和管理校园的公益基金,这恐怕更能得到游客的理解与认同。 
                (何勇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