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界定低效井、预判并保障作业质量和效益
东辛厂治理低效井注重效益帐
2015年03月06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细化低效井评价,实现低效变有效、有效变高效、高效再提效。
     本报3月5日讯(记者 顾松 通讯员 田真 张霞) 油井补孔后,累计产油量必须达到201吨以上,否则免谈。2015年以来,东辛采油厂按照油价为50美元/桶进行计算,为多种增油措施、维护作业的实施制定了最低增油值,达不到限值的措施或维护施工将一律不干。
  最低增油值,就是措施后的增油经济界限,是作业施工的效益底线,不达标就是赔本的活。油价下跌让上游板块遭遇‘寒冬’,油田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规模型转向效益型。东辛厂则从优化产量结构、消减低效无效产量入手,通过提高现有资源利用效率来保存实力、赢取效益。东辛厂副厂长路智勇说“低效井的治理必定是首选。”
  过去,产油量低的油井就叫做低效井。现在,却从效益出发,只要投入大于产出的生产井都被东辛厂归为低效井。对于低效井的治理也从单纯追求增油量转为算效益账,低效井治理后产出必须高于治理的投入,否则不如不治。
  他们结合复杂断块的作业难度和费用支出,按照50美元、60美元、70美元的不同油价,给惯用的增效措施和维护作业制定了累增油经济界限,预判并保障作业质量和效益。
  “拿补孔措施来单井测算,如果按措施有效期300天,补孔花费36万元,平均到每天就是1200元,油井因此年累计增油201吨,50美元每桶的油价,平均到每天就是1201元,这样的活才可能有赚头。” 该厂地质所动态室副主任贾祥军说,他们已经给改层、解堵、酸化、泵加深等17项提效措施制定了增油经济界限,先算账再干活。
  对于低效井的界限,东辛采油厂也有一笔账,“200方的电泵井,一天的提液费用和回注费用需要4000元,如果产油量只有2吨,在50美元每桶的情况下,每天只能赚3500元,这就不划算。”按此推算,东辛采油厂1989口油井中有308口低效井,其中断块油藏的低效井比例达到74%。
  从市场角度来看,“增效”是这部分低效井扭亏为盈的唯一渠道,在严格界定增油措施效益值的基础上,他们将这部分低效井分为采出程度高、层间动用差异大、地面复杂扶停困难大、井网无法完善四大类,并实施分类治理。
  高液量高含水型的低效井,主要症结在于提液及污水处理回注成本高。而油井高含水的根在于“水锥、水舌”的加剧。他们对这类油井优化开井周期控液保油,不是简单的间歇开井,而是周期性开井,部分井可能需要关井几个月。营93平3井作为前期试验井,在关井三个月后,含水下降,日产油量上升了2吨。目前,该厂已经筛选出36口高液量高含水井,计划在数值模拟优化的基础上,按效益排队分批实施,部分采油周期较长的井还会配套同步的捞油、替油方案。
  对于低液量型低效井,他们则通过“工况远传系统”的实时信息传输,科学优化生产参数实施间歇开井,在油量不减的同时节省用电消耗,为油井提效。目前,技术人员正在跟踪制定98口低效井的间开方案,精打细算每口低效井。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