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陪老人等公交自己错过两趟车
2015年03月06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本报3月5日讯(记者 聂潇潇) “所有人的努力都没有白费,这两年的起早贪黑也值了!”东营成了“全国文明城市”,小朱心里高兴。
作为一名公务员,小朱自然加入创城大军,成了一名志愿者。他每天都要抽空去责任区域内打扫卫生。一行五六人,几套清洁工具,小朱和同事们几乎风雨无阻。“夏天气温高,如果垃圾不及时清理就会显得很脏乱,尤其是草丛、绿化带里不容易发现的垃圾。”小朱回忆说,除了固定每周三、周五的志愿服务时间,只要下了班就拎着工具到责任区打扫卫生。“夏天蚊子多,头几回去没经验,半天就被叮得满身包。”
虽然辛苦,小朱越来越感觉到创城逐渐深入到市民心里了,即使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体现出了文明的味道。“有一次,看到公交站牌有一位老人,她可能不识字,也不知道要做哪辆公交车,我刚要上前去帮忙,就看见一个小伙子主动和老人搭话,叮嘱老人要坐哪辆车,到哪一站下,而且一直等到把老人送上车才走。”小朱后来跟这位小伙子攀谈,原来他为了陪老奶奶等车,已错过了两趟公交车。“他说老人眼睛不好,看不清站牌。我觉得这些事虽然小,却也是一种善举,非常符合我们正在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今,创城终于“创成”。在两年间的创城努力中,小朱深刻感觉到:“文明不是一个目标,而是一种常态。我们要的不是达成目标,而是保持常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