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的站立
—读史铁生《我与地坛》
2018年05月16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4月23日,在这样一个飘满书香的节日里,地坛公园绿叶荫荫,遥遥十里春风拂过,杳杳十里桃林千层锦绣花开。在甜香满溢的气息里,我轻轻合起了手中的书。想起有一个人,也曾在这里数次掩卷,他说,地坛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我是为了一本书而来的。如今的地坛,妆容精致,热闹非凡,但那本书中的地坛,确是“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坍记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雕栏玉砌”。历史在地坛掩卷,那些繁华绮丽的浮华万千,那些温柔旖旎的梦境,于史书中被深深掩藏。合上的书本,便是一声叹息,叹息着过去旧时光的流逝,叹息着岁月无情的剥蚀,最后,终于变了模样。当旅游业发展起来,光鲜亮丽终又取代了斑驳混杂,人声鼎沸终又取代了寂静如斯,可是,那本书,那个人,却又在时光中默默掩卷,在荒凉寂寥的旧日地坛中,默默掩卷。
  彼时,那本书尚不能语,可那个人,却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看到了时间,看到了自己。他说,我已分不清是地坛在我还是我在地坛。我想,史铁生确实是地坛的一部分了,在《我与地坛》一书中,我看见他在地坛写写停停,书本开开掩掩;看见他消沉低迷却最终又重新振奋。这或许便如同庄周梦蝶吧,史铁生在荒凉的地坛中找到了熟悉的气息,他找到了自己的归属与宿命。
  所以,在《我与地坛》中,一切都是那么真切而深情。在读《我与地坛》这本书时,一切欢欢笑笑、悲悲切切尽在眼中,尽入心底。比如,有一段是这样的:“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所以我常常要到园子里去。”我在这段话中仿佛闻到了老树与老墙历尽千年的气息;仿佛闻到那满是枯藤落叶的衰颓的气息;仿佛看到了史铁生沉默在阴影中的脸;仿佛听到了他发出的沉重叹息。他在《我与地坛》中,将自己的情感毫不掩饰地抒发,并与地坛共情、共感,同悲同喜。他在地坛中,可以坐到“满地上都落满月光”。这是一种多么深的孤寂啊,白纸黑字,映出他孑然一身、形影相吊的落寞与萧索。
  诗几行,泪千行。《我与地坛》,语言凝练,确是将千愁万绪融于其中,有失魂落魄的失意败落,有风雨初霁的欢乐愉悦;有光风霁月的乐观开阔,有“找到灵魂真正归属”的蓬勃自由。这便是《我与地坛》,发于情,绘于字,悟于思,待到掩卷已是感慨万千,清泪两行。
  史铁生于2010年掩起了他人生的长卷。他这一生,朋友、老师、亲人,最贴近的便是地坛。《我与地坛》已不能被单纯的看做一本书,它是一份情感;它是一抹灵魂;它是一个人命运的归宿。
  春光如此,静好如斯。轻轻合起手中的《我与地坛》,我想,史铁生掩卷地坛,一定是幸福而安详的吧。

  (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 杨凯博 16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