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区法院五年来审理涉毒品案件102件
今年审结毒品案件10件11人
2018年06月26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集中宣判现场。 本报记者 王超 摄
  
  本报6月25日讯(记者 王超) 25日下午,东营区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近五年来涉毒品案件的审理情况及特点。据了解,2013年以来,东营区法院共审理涉毒品案件102件148人,其中贩卖、运输毒品案件54件94人,非法持有毒品案件33件39人,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案件6件6人,容留他人吸毒案件9件9人。今年以来,审结毒品案件10件11人,案件数量与涉案人数与上年度基本持平。
  毒品犯罪数量总体持平,单次犯罪的涉案毒品数量不断增加。自2013年以来,每年审理的案件均在17至23件之间,涉案人数在18至32人之间,变化幅度不大。单次涉毒品重量明显增加。毒品来源地不断增多,运输渠道不断扩大。运输途径也由原来的邮寄、随身携带,扩大至委托客车、货车携带运输、自驾车辆运输等方式,给遏制源头,铲除毒品犯罪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
  毒品犯罪主体年轻化、以外来无业人员为主。吸毒人员主体多样化严重,年轻人、服务类人员居多,有向农村扩展的趋势。吸食毒品人员涉及到诸多行业,有固定职业者人数所占比例很小,服务行业人员或无固定职业者居多,近两年发现有农民吸毒现象。
  毒品犯罪分工进一步细化和明确,随着新型毒品的大量流入,该院辖区内的毒品犯罪以甲基苯丙胺类毒品冰毒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大量涉毒人员,邮寄、运输毒品的案件进一步增加,犯罪链条在利益的驱使下更加完整,从毒品在外地的流入到销售至吸毒人员手中,往往经过多个环节,各阶段人员分工不同,从而增加了案件侦破难度。涉毒人员反侦察意识强,取证难度大。因毒品犯罪社会危害性大,所处刑罚较重。涉毒人员、特别是贩毒人员为了逃避法律打击,上下线之间往往是单线联系,隐避性强,运输渠道隐秘,破获难度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