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新生名单正公示
新学期即将开学家长们还需“提前上课”
本报记者李沙娜
2016年08月23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22日,东营市义务教育阶段不少学校公示了新生入学名单,孩子即将入学,作为家长也需要做好准备,而家长应该做哪些准备?本报记者通过采访东营市实验学校的老师,对此问题进行了解答,希望一年级的新生家长需在情绪、习惯及教育方法等方面做好准备。
  孩子入学,父母情绪很重要
家长要引导孩子有个良好的开端

  一年级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人生转折点,每位一年级的新生从幼儿园到学校,环境发生了变化,身份发生了变化,学习内容和方式也将发生变化,这意味着每个孩子由幼儿到学生,由游戏为主到以学习为主,由相对宽松、散漫的生活节奏到严谨、紧张的生活节奏。
  入学的第一个月是孩子最不适应的一个月,也是最不稳定的一个月,这个时候需要家长们微笑着面对孩子。“孩子需要关心、需要鼓励、需要理解、需要帮助,更需要规范,而这些需求和渴望,孩子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反映出来,等待家长去解读,作为家长要善于观察孩子的情绪、兴趣、身体的变化,耐心倾听孩子的声音,听他们讲学习、活动、老师、伙伴、校园,从而知道对什么最感兴趣,和谁最好等,通过倾听来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从而有的放矢进行引导。”学校王老师说。
  据了解,一年级入学后一个月的引导对孩子的教育有极大的影响,如果这个时候家长放弃了机会,或把这种感觉责任委托给他人,那将会是一种遗憾,“要让孩子感受到上学太好了,有聊得来的小伙伴,有幽默有趣的老师,让孩子感受到学校给自己带来的乐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重视新生开学的第一个月,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孩子才会越来越乐意来上学。”
小学阶段习惯养成最重要
家长要帮孩子养成守时、自立的习惯

  孩子入学,一些习惯的培养最重要的就是在第一个月。在第一个月,家长们要帮孩子养成守时、守纪、自立等方面的习惯,还要培养孩子正确的站、坐、行姿势,按时完成作业,让孩子从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生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全新的自己。
  家长一定注意时间,帮孩子按时间到校,“上了小学就午休时间短了甚至没有了,因此,父母要注意帮孩子调节,中午小睡,少睡。以免孩子上课时打瞌睡。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良好习惯。父母和孩子都要注意早睡早起、有规律作息,按时做饭,保证孩子按时上学不迟到。孩子上学晚或迟到,有时,更多的是家长的问题。”王老师说。
  同时,刚入学时,家长帮助孩子整理书包,提醒他第二天需要带的物品,而1周后,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自己整理书包,装好文具,如何将本子、试卷、各学科书分档归类,1个月左右家长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家长是指导不是包办。
  另外,王老师还提醒家长,为避免孩子上课时开小差和形成攀比心理,不要让孩子把玩具及花样繁多的学习用品带至学校。一个功能繁多的文具盒,对孩子来说,不亚于一样玩具。因此,买简单实用的文具盒和普通的铅笔。小学生每天除了学校学习外,回家还得自己学习,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否则一旦孩子养成到家后先玩,置学习于不顾,那到了中高年级,孩子拖拉做作业的坏习惯将会使你很头疼。
  家长要学会赏识教育
多鼓励少批评,学着做“懒父母”

  王老师认为,教育孩子成功的的父母并不一定是知识分子,拥有大学本科、研究生、博士生学历,很多识字不多父母,孩子也能成才、成名。成功的家长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种教育方法,但爱的教育是最成功、最伟大的教育方法。
  王老师告诉记者,3——6岁被称为孩子的第一个反叛期,这期间,孩子如果通过无理取闹获得好处,他的人生经验就是“我爸爸妈妈吃这一套,我一闹就能得到好处”,于是以后就形成这一行为模式,还会继续无理取闹,所以直接不要给孩子这样的苗头。
  同时,家长们要学做“懒爸爸”、“懒妈妈”。对孩子能做到的事情索性“不会”,让孩子摆脱依赖,培养独立型的孩子,充分发挥孩子的潜能。培养孩子自立、自理能力。改变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学会关爱父母及他人。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也要和孩子一路同行,家长要完善自己,成为学习型家长。“要成为学习型家长,家长要学做自主性家长、要灵活处理问题教育孩子,还要有超前性、反思性,要学会先反思自己再教育孩子。”王老师说。
  在每位小学生入学前,每位家长也应该做好准备,要“提前上课”、“提前学习”,做一位合格的家长,孩子也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