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是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
集输小学课程改革唤自信回归
2016年04月15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本报记者 邵芳 通讯员 杨波
  走进胜利集输小学,映入眼帘的是教学楼上“我能行,我们行”的校训和一个个有关自信的至理名言,操场上学生激情传递足球,教学楼间是孩子开朗的问好声。而这些积极转变源自学校以“我能行,我们行”为主题的自信教育的开展;源自学校建构的以“争星计划”为载体,涵盖德智体美卫生等方面的评价机制的形成;源自深化家校联系,拓宽家校沟通渠道的成果;更源自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把活动打造成自信课程。课堂上、生活中、细节处,教师与家长用爱为学生营搭建起培养自信的康庄大道,让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充满了快乐的校园。

  集输小学学生到社区听爷爷讲故事。
“争星计划”拉开自信教育改革序幕
  如今,在集输小学学生的书包中,除了课本、作业本等教学必需品,还多了一个他们视若珍宝的“争星本”。每当学生表现优异,他们就迫不及待地将本子摆在课桌上,用明亮的眼睛望着老师,等待着卡章表扬。
  集输小学将其命名为“争星计划”,这不仅是对学生努力的鼓励,更是全体教师用爱在学生心里种下的梦想种子。在“争星计划”的激励下,做校园的“自信之星”成为学生奋斗的目标。作为校长的刘新则萌发了一个心愿:梦想的种子早点开花、发芽,到那时自信定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集输小学学生内在的核心素养之一,也是学校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
  2013年12月底,刘新初次走进集输小学校园,给他第一印象就是这里的师生缺乏应有的自信。原来,学校由于规模较小,导致教师人数较少,年级平行班少,难以形成班级之间良性竞争。一些家庭受经济条件和精力所限,不太注重家庭教育方式,部分孩子的早期教育不完整,家庭育人环境、文化环境不算理想。长此以往,集输小学的孩子活动少,做事缺乏自信心。这就是刘新最初遇到的难题。
  “学校不能没有支撑脊梁的理念。”经过分析学校的历史、审视学校的现状后,刘新提出了“让每一个师生拥有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将“我能行,我们行”作为学校的校训,着力打造充满自信、特色鲜明、质量上乘、水平一流的精致学校。并倡导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发展,发现学生闪光点和兴趣特长;积极创设促进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搭建自我充分发展的平台;通过开展自信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唤醒学生的自信心。
  “争星计划”就是开展自信教育的重要抓手。教师打破传统“以成绩论好坏”的评价机制,将德智体美劳卫生等六项内容纳入“争星计划”的范围内,表现优异就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同时,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只要获奖,还将获得学校额外的“星星”奖励。从此,老师曾习惯的口头表扬演变成了分类扣章,“我能行”取代了“我不行”奏响了自信教育的前章。
  如果把争星计划比作激励游戏,那么关卡奖励当然必不可少:累积50课星星的学生将拥有“自励之星”的光环,累积250颗星星的学生将获得“自强之星”的荣誉,累积400颗星的学生将加冕“自信之星”。刘新预测,表现优异的学生可能在三年后问鼎“自信之星”。由此一个以奖励与鼓励为主的评价体系形成了,梦想的种子已深埋心中,老师将用爱浇灌它破土而出。

组建家长学校,让自信成功突围

  课堂上,刘新偶然发现了学生王磊(化名),上课期间他不爱主动回答问题,说话声音很小,连眼神都充满了小心翼翼。出于对学生的关心,刘新找到了学生家长。王磊的妈妈说:“我总想儿子时时刻刻都在眼前,即使在百米以外的地方玩,我都会担心他。”日常生活中,这位母亲过度呵护儿子,很少鼓励孩子独立做事。刘新劝导家长,应作适当改变,不能把家长的这种情绪传递给孩子,要放手让孩子建立自信,积极参与各种集体活动。经过三次谈话,这位母亲逐渐意识到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转变了教育方式,后来王磊的班主任说,孩子的胆子明显大了起来。
  自信的养成不仅要需要教师将激励持续融入课堂、融入生活细节,同样依靠家长正确的教育方法。为此,集输小学开始积极筹备家长委员会,每个班级推选产生了3至5名班级家委会成员,每个年级从中组成了年级家委会,进而又诞生了校级家委会成员。从此,集输小学定期针对具体问题召开家长会议,密切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解疑释惑。从此,鼓励成为家长口中的口头禅,自信教育渐渐融入家庭教育中。
  除了以讲座、经验交流、约谈等形式增强与家长的沟通外,集输小学还开发了系列亲子互动活动,“让鸡蛋飞”就是备受青睐的活动之一。自2014年起,每当5月来临,家长与学生共同全力开动脑筋、想法设法制作减震系统,保护鸡蛋从三楼安全无损落地即可成功。去年,学校更是加大了难度,要求仅用喝奶的吸管和细线制作减震系统。别看难度高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样被激发出来,有的家庭用细线将鸡蛋绑成了“线团”,吸管则组装成坚固的“外壳”;有的家庭则用吸管做成降落伞状,再把鸡蛋用细线捆好,吊在降落伞的下边;还有的家庭将吸管做成刺猬状,把鸡蛋小心的放置在中央。比赛当天,300余人共同参与,校园被欢声笑语包围着,家长兴奋地交流成功经验,孩子们脸上同样洋溢出开心的笑容。
  走出校园
活动课程培育自信心态

  2016年3月底,恰逢清明时节,集输小学教师再次精心打造了一场“文化之旅”。在庄严肃穆的广饶烈士陵园中,学生心怀感恩为烈士献花,表达追思;在孙武祠堂,学生听导游讲述昔日英雄,感受灿若星河的历史;在东营历史博物馆,学生领略着东营的变迁,感悟着脚下广袤的大地;在湿地公园,学生读起事先准备的倡议书,呼吁爱鸟护鸟……
  活动结束后,五年级学生袁子恒在日记里写道:“在孙武湖旁,校长为我们介绍了国槐、银杏、樱花、海棠,几朵率先开放的樱花展示了她们美好的容貌,点缀着我们美丽的家乡……”。回到学校后老师,教师将学生的感悟与反思收集起来,用心制作成板报,形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培养自信意识,推动课程改革必不可少。集输小学的全体师生一致认为,东营历史文化悠久,既有宋朝遗留的历史痕迹,又有现代化宏伟辉煌的建筑,既有悠久流传的古老曲调,又不乏现代化科技。再看东营胜利油田,不乏享誉全国的石油精神,不缺全国先进的开发技术,这都是东营人的骄傲,这些骄傲必须让学生知道,由此,集输小学积极开展了“知我东营、爱我家乡”活动,并着手将活动打造成自信课程。
  集输小学的教师集思广益为各年级学生规划出了一条条充满意义的路线,犹如一条条通往自信的康庄大道。在活动前,五年级的每个学生都要做一份出行计划,涉及出发当天的天气、目的地、活动内容、注意事项,学生在翻阅资料后进行了回答,明确活动目的、培养自立能力。活动中,老师为学生设计了各项主题任务,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活动结束后,教师收到了每个学生的反思与感悟。“学生的作品犹如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宝石,常常给我们带来惊喜。”教师朱君说。
  在打造自信课程的同时,教师还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希望以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其中“喜鹊课程”“百座名山”“白首诗词”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应运而生。教师通过讲述祖国百座名山传说与故事,带领学生欣赏大家笔下的名山诗歌,学生跟随老师进行了一场场身临其境的旅行,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
  每当夕阳西下,学校后边的杉树上就会飞来许多喜鹊,如同传来远方的喜悦。经过不懈努力和长期坚持,老师们相信,自信必将成为集输小学孩子的核心素养之一,不久的将来更多灿烂的笑容将在孩子脸上绽放,那时的自信校园定将别具风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