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跟“专家”炒股 却被骗走40万
民警称:通过验证ICP证和支付方式可辨别相关网站真伪本报记者顾松通讯员王玉民
2015年11月06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近年来,投身股市的居民越来越多,广大股民跃跃欲试,时刻琢磨如何“大浪淘金”,但是因不具备专业知识,于是就让骗子发现了这个“商机”。据了解,建立虚假网站寻找防范意识较弱的股民,成为不法分子诈骗的主要手段。近日,家住东营区的股民李先生就在网上遇到一个“炒股专家”,本想跟“专家”炒股发财,结果却被骗走了近40万元。
偶遇证券分析专家,逐步掉入诈骗陷阱
10月8日,胜北社区股民李先生在网上搜索炒股信息时,发现一个“胡先生的博客”,博主胡某的认证是某证劵股份有限公司分析师。随后的20多天里,李先生经常关注胡某在博客里发表的对股票的分析和预测,发现胡某分析预测还非常准。
10月28日下午,李先生根据博客里的QQ申请将胡某加为好友,通过多次聊天后感觉胡某对炒股知识非常精通,便决定注册成会员跟着胡某炒股。10月29日下午,李先生按照胡某的要求汇去了2500元的会员费,随后又按照其要求汇去了23000元的保密费。胡某则在网上以某证劵股份有限公司的名义同李先生签订了合同和填写了缴纳会费、保密费的收据。
11月1日上午,胡某打来电话,以证监会需要验资为由让李先生有多少钱就将多少钱转账到他的账户上进行验资,并说验完资后半小时就将资金返还,李先生也未多加思考就将家中的37万3千元全部汇了过去。但几个小时过去了,李先生仍未收到资金返回的信息,不断打电话催促,一开始胡某还以没有验完资推脱,后来电话直接不接了,李先生逐渐感觉到了资金的危险。
2日凌晨1点多钟,李先生发现自己的QQ里已经没有胡某这个人了,胡某博客里的所有内容也全部被删除,电话也处于停机状态。李先生这才发觉自己真的上当受骗,接着向滨海公安局滨北分局报警。
互联网成诈骗高发地,警方支招防骗
据滨北分局办案民警介绍,在网络发达的时代,诈骗团伙已经不再限于电话、短信诈骗等手段,更多地将阵地发展到了网络。形形色色的网页、论坛、广告、微信、陌陌、QQ等都是骗子发布消息的地点,而且股民一旦求财心切,便容易误入陷阱。
“骗子往往都是在网上建立仿真度极高的股票诈骗网站,并通过知名网站的竞价排名,将诈骗网站放在搜索结果的最前面。”办案民警称,只要网民搜索与股票、证券相关的字词,甚至股票代码,这些诈骗网站都会被放在搜索结果的第一页。在此基础上,以内部信息、高额回报为诱饵,要求股民注册会员,进而以代为炒股或验资的名义要求股民汇款。为了使股民相信,有的骗子还将股民的会员信息、账户余额信息等发布在网站上。收到小额汇款之初,将约定的分红准时打回当事人银行账户上,赢得当事人信任,等到当事人将更多的钱打到诈骗账户上,骗子马上关闭网站、电话遁形。
在警方看来,不管骗子多么自作聪明,但是骗人的目的是不会改变的,只要股民仔细辨认,这些诈骗网站的狐狸尾巴还是很容易找出来的。办案民警提醒广大股民,打开一个合法的股票网站,有随时更新的股票信息、服务热线电话、公司地址,首页最下方还有ICP经营许可证等。所谓ICP是网络内容服务商的英文缩写,ICP必须具备的证书即为ICP证,就是各地通信管理部门核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根据国家《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规定,经营性网站必须办理ICP证,否则就属于非法经营。诈骗网站当然也有“ICP备案号”,只不过它的备案号放到“工业和信息化部ICP/IP地址/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中是查不到的。所以如果弄不清网站的真伪,可以把网站首页最下方的ICP编号输进工业和信息化部这一备案管理系统,查一查它到底有没有备案。
“诈骗网站一般都推行会员制,需要缴纳会员费才能成为其会员,并获得股票信息。”办案民警介绍,正规股票网站都不会让股民汇钱替股民代为炒股,如果一家网站要求你通过它提供的银行账号汇款,然后代为炒股或进行验资,而这个银行账号又是个人的名字,那么它肯定是骗子虚拟的网站,“股票诈骗网站上有热线电话,看似一个如假包换的正规公司,其实那只是一个网上的虚拟电话。一旦大笔钱骗到手后,这个虚拟电话就会关闭,你想通过这个电话追查骗子的行踪是很困难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