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口油井间开“瘦身”低产低效井变身“高效”
东胜公司科学调整运行参数日节约电量8800度
2015年04月15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本报4月14日讯(记者 顾松 通讯员 于佳 刘赛) 在东胜高青公司大芦湖油田,有7口间开井“瘦身”了。工作时间从原先的每天8到12个小时,被调整到每5天间开12小时。短短不到一个月时间,这几口井的耗电量就从“减肥”前的日耗电435度下降到207度,瘦身效果显著。而这一做法,也正是东胜公司目前应对低油价、向低产低效井要效益的一项重要举措。
  作为老生常谈的“油井间开”,在油田采油生产中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面对今年油价“断崖式”下跌的市场经营状况,在保证生产的同时如何节约成本提高开发效益成为当务之急。
  考虑到原有一些油井的工作制度已经不适应现阶段需要,还有一些井因为产量太低出现“出工不出力”现象,也不适宜每天工作,东胜公司对低产低效井展开了深入细致地摸底调查,根据油井产液量、含水率、动液面以及耗电量等方面情况,对每口井的脾气、性格和劳动强度逐一进行测算分析。
  通过一段时间跟踪与摸排,东胜公司按照“日液3吨以下、日油1吨以下”的标准在原有291口间开井的基础上,又摸排出60口,对供液严重不足的油井从常开变为间开生产,对正在实施间开的井根据生产周期进行优化调整。
  在东胜油井数量最多的无棣公司,他们按照“削峰填谷”的原则对69口油井的工作时段进行了调整,从过去的8:00-16:00电价高峰段调整到23:00-凌晨7:00电价低谷段。半个多月以来,日均节电5558度。
  谈及这种制度,东胜公司注采管理部主任姜东波介绍,“间开”不是单纯的把低效井几天的工作量集中到某一个时段,而是通过不断摸索寻找油井的最佳工作效率,既要避免无谓的浪费,又能提高工作量,实现产量和成本合理匹配。
  从无效到有效,让低效变高效,经过“量体裁衣”重新制定更为科学的运行方式,油井间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低产低效井实现高效生产。截至目前,东胜公司通过油井间开每天节约电量8800度。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