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作家具:
穿越数百年的宫廷风
本报记者李玉亮
2015年03月20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上周的红木学苑我们简单介绍了红木家具的三大流派,本期的内容我们重点介绍京作家具。“京作”作为一个概念,主要是指清盛世内务府造办处宫廷作坊在北京制造的家具,小部分指内务府下令在江浙两广等地监督制作的供宫廷使用的家具,以紫檀、黄花梨和红酸枝等几种珍贵木材为主。“京作”具有鲜明的宫廷风格,用材名贵,工艺讲究。
清末民初,北京城东南角崇文区的龙须沟、金鱼池一带,位置偏僻,成为了劳动人民聚居之地。附近的晓市大街是当时北京有名的夜市,也称“鬼市”。在晓市附近有一座供奉木匠祖师爷鲁班的庙宇,香火甚旺,人称为“鲁班馆”。在馆周围的几条胡同里,有大大小小35家木器作坊和店铺,集中了北京大批木匠师傅。其中许多技艺超群的能工巧匠,正是清造办处活计减少后流散于民间的工匠师傅。正是由于他们,富丽堂皇的“京作”家具终于越过了层层宫墙来到“民间”,逐渐被人们熟知。
京作家具的榫卯结构讲究,被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代表了中国古典家具的“最高水准”,也代表着明式、清式家具的“主流”。京作家具线条挺拔、曲宜相映、力求简炼,具有质朴、明快、自然的风格特征,造型严谨安定、典雅秀丽,在材料选择、工艺制造、使用功能、装饰手法诸方面都达到了有机的结合。严格按照“煮料—自然干—开料—烘干—选料—制作”的流程,达到家具变形、开裂、收缩的最小化。木工工艺完全按照明清传统的榫卯楔枨结构;雕刻工艺讲究龙腾凤舞、虎威狮武、物静人动。在方方面面,京作红木家具都透着浓浓的皇家“京味儿”美学意蕴。
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京作家具的风格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明代的家具多雕刻螭虎龙,而清代的京作家具则是夔龙,夔凤,拐子纹,蟠纹,兽面纹,雷纹,蝉纹,勾卷纹等无所不有。从整体上看,这时的京作宫廷家具已远远不只是满足统治者坐卧起居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而是形成了“求多、求满、求富贵”的风格特点,家具制作用料奢靡,如在家具上嵌铜、嵌珐琅、嵌玉石、嵌象牙、嵌珠宝、嵌玻璃等,以求达到富丽堂皇、新奇出彩的效果,彰显富贵的心理在这一时期的京作家具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