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金融平台建设,打造信用东营
2015年03月20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市人大代表刘爱芹: 加强金融服务支持,破解农业融资难题
  我是市人大代表刘爱芹,自成为人大代表以来,我从全市经济建设、环境保护、改善民生等方面,提出了多项议案和建议,积极反映基层老百姓的意见和要求。广饶县境内潍高路南线是重型货车交通要道,自通车以来,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导致多人伤亡。去年市人代会上,我就领衔提出了“关于加强道路交通管理的建议”,建议拓宽道路、配套交通信号灯等。让我兴奋的是,这个建议得到部门重视和及时答复。今年8月,新潍高路主要路口交通信号灯及监控安装到位,极大地方便了往来车辆和市民出行。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今年我继续给大家代言,提出“关于加大现代农业园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资金扶持力度,破解农业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建议。”由于我从事的是生态农业,平时接触了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和农业产业化企业,这种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设施化的现代农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是因为支农款项产品种类较少,这些新兴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的问题普遍存在,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因此,我建议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破解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首先是加强金融服务支持,组织主要涉农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制度,加大信贷支持。其次,推动农业企业融资平台建设,打造专门为农业产业化企业与银行机构合作的银企座谈会。第三,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经济,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农业领域,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发起设立资金互助专业合作社。
   (本报记者 宋贝贝 整理)
市政协委员于树明: 强化社会信用体系,防控并惩戒失信行为 本报记者 李玉亮
  信用是金融的基石,如果企业没有信用,就贷不出款来;如果百姓对银行不信任,就不会把钱存到银行里。在本次两会上,市政协委员、东营银监分局局长于树明递交了《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防控并惩戒失信行为》的提案。他说:“前段时间我们东营创城成功,但我想一个城市的文明,不只体现在城市环境上,还应该体现在市民的精神和行为上。我们不光要外表文明,内在也要文明,所以我准备了这么一个提案。”
  东营辖区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多年保持全省最好水平,但仍有部分中小企业诚信意识较差,不时出现逃废银行债务现象,对区域经济金融环境造成很大危害。这固然与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下企业经营困难有关,更与信用体系建设缺失有关。作为东营银监分局的局长,于树明指出:“目前银行授信主要依赖央行管理的征信系统,从其他部门获取的信息不完整,有些企业经营管理和风险信息散落在各个部门,无法互通,造成信用信息‘孤岛’,而且目前我们对失信行为的惩戒缺乏力度。江苏这方面的工作启动得比较早,一旦有人产生拖欠债务之类的失信行为,就通过户外大屏幕等渠道进行曝光,连坐飞机都会受到限制,对那些失信行为很有震慑力。”
  不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从点上做起,以点带面,稳步推进。于树明建议:“任何事都有个轻重缓急,可按照‘急用先行、重点先行’的原则,借鉴省里的“企业公共信用基础数据库”,除纳入企业经营管理基本信息外,将金融机构的授信构成及不良贷款、法院的失信被执行情况、工商部门的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情况、税务部门的税收收缴情况、海关的进出口数据、经济和信息化部门的行业经营及风险信息等,通过该信息系统进行统一搜集、归纳和整理,依法向政府部门、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企业提供,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矛盾。同时注意加强与其他信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用信息的交换共享,从制度设计层面建立“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失信联防机制,并切实加大对失信的惩戒力度,以此打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的信用环境,助推东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整体稳步推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