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辽河路被登州路水系“拦腰截断”,形成断头路。 本报记者 段学虎 摄
在本次两会上,东营市的道路命名再一次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焦点。针对东营市目前街道命名给路人带来的困扰,多位委员建议对较长街道进行分段命名。同时,除了对“一名多段”道路进行分段、规范东营街道名称外,也有委员提出要规范完善东营市城区道路指示牌等建议。
现状:
东营市多条路“一名多段”
外地人来东营被绕晕
19日,记者调查发现,东营市范围内多条路都存在着“一名多段”现象,有些道路被小区或景点或水系等分为多段,却统一用了一个名字来命名。如南一路、辽河路、胜利大街、府前大街等。
来自济南的郭先生初次到东营的时候,就被东营的道路弄得有点晕。“当时我是第一次去广利港,顺着南二路到了目的地,回来的时候,我想多看看东营的风景,想走不同的路,结果就被弄晕了。”郭先生说。
郭先生回想起了初次到东营广利港的情景,他说:“从广利港返回时,我想到东营市政府附近。结果跟我同行的朋友说,到市政府直接走府前大街就可以了。这可好,我从东八路往北走,看到了府前大街的路牌就顺着往西走,结果走到东六路就没路了。只能边走边问路,费了很大的劲才到了市政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初次到达东营的外地人,有不少都遇到了类似郭先生所遇的麻烦,就连东营本地人也有时会因路名而犯晕。
委员建议:
“同名不连续”道路应分段命名
政协委员赵腾云提出,随着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心城覆盖区域不断扩大,一些分时段、分批次规划建设的城市道路,在不同时期发挥了联通东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但就当前看来,东营市还存在一部分纳入规划却仍未打通的道路,以及根据城市规划日后也不可能打通的道路,这些路都被分为多段却统一命名。“东营市部分道路在命名上存在着‘一名多段’现象,如南一路、辽河路、胜利大街等,由于没有进行合理的分段标示,给群众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不便。”
赵腾云建议,对短期内无法打通的“同名不连续”道路,采取分段命名,可以在路名不变的情况下,采用“东、中、西”、“南、中、北”等不同的路名加以区分,为路名分段,如“辽河路”东西方向依次分段命名为“辽河东路”、“辽河西路”等,其他道路参考这种形式,也可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分段重新进行命名。同时,对能打通的道路,建议根据城市建设规划,尽快打通,确保道路的连贯性和名称上的统一性。
相关提案:
规范恢复东营街道名称
理顺城市命名体系
政协委员高敦建议市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东营街道命名工作,从长远着想,尽快理顺东营市城市命名体系,提高城内品位,及早恢复原来名称,取消数字化道路名称,结束城市街道名称混乱现象,起到方便民众和提升城市品味与档次的效果。
同时,高敦也提出,对较长街道可分段命名,他建议将之分开以段来重新命名,例如黄河东路、黄河中路、黄河西路等,这样既好记,也便于开展工作。高敦说,东营市有多条道路特别长,“例如原泰安路现北二路及黄河路等,西至董集,东到海边,全长60多公里,一条城市街道这么长实在少见。并且,长街道还导致两边的单位很难编制门牌,给人们工作生活和出行带来很大麻烦。”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