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民从事电镀行业十几年,建议规划电镀产业园区
填补产业空白解决“野作坊”乱象
文/片本报记者段学虎
2015年01月30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石油装备制造等金属机械制造行业都需要对金属表面进行处理。(资料片)
  
  本报“捎话上两会”栏目刊发后,引起了强烈反响。市民李希斌也想通过本报将他的建议带上两会。从事电镀行业十几年的李先生希望能在东营规划一处电镀产业园区,填补行业空白,有效解决目前东营电镀产业“黑作坊”的问题。
研究电镀行业十几年 发现多数电镀工厂属非法
  李希斌与本报取得联系后,还专门为本报送来了他的调查材料。“我从事电镀行业十几年,现在不干了,但一直关注着这个产业的发展。”
  李希斌介绍,东营是国内重要的石油装备机械制造基地,“机械制造业强劲的发展势头,使得金属表面处理和工件调质行业被带动起来,衍生出了另外一个行业。”他介绍,金属表面处理和调质是机械制造重要的一步程序,“就是我们俗话说的电镀行业。根据我的调查,目前东营范围内从事类似电镀行业的工厂有几百家。有专门经营这一产业的,也有机械制造厂自带设备的。”
  虽然发展比较快,但是目前东营的电镀行业存在一个问题,“由于电镀业是一种高污染行业,东营相关部门没有对电镀行业的审批程序,所以这几百家工厂多半属于无照经营的非法状态。”李先生说,由于没有合法的手续,这些电镀厂成了野作坊,相关部门一检查,小工厂就把处理液一倒,然后拆设备走人,“这种做法对我们东营当地的环境污染很严重,包括对水质的污染、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等,危害都比较大。”
  李希斌说,电镀行业对东营的机械制造行业来说,是必不可缺的,“如果去外地处理,一来是企业成本变高,二来,对一些大型设备加工制造业来说,也不切实际。”
建议规划专门园区 希望电镀行业良性发展
  李希斌说,十几年来,他特别希望让东营的电镀行业在合法的环境下发展,“我还调查过外地的很多做法。我认为设立一个专门的电镀产业园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且,我们周边的城市如潍坊、青岛、烟台等地,都建立了专门的电镀产业园区,对当地的机械制造业来说,也是一种延长产业链的有效做法,这些都值得借鉴。”
  “设立专门的产业园区后,把相关工厂吸纳进去,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提高准入门槛来倒逼企业做好污染治理等善后工作。”李希斌认为,由于东营是一个新兴城市,目前存在的电镀产业工厂的技术和设备都比较新,并且,如果有足够的投入,电镀行业的污染也可以降到最小化。“此外,这种做法也能有效解决目前东营电镀行业非法存在的问题,可以算是一种疏堵结合的好办法。”
  同时,李先生还提出了他的设想,“如果政府牵头规范企业,对行业产生的废渣废料进行集中处理,不但可以有效地治理目前非法工厂废渣废料乱排乱放的问题,还可以将这一产业引到良性的发展之路上。”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