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展出巨幅国画卷——《黄河万里入海图》
9名画家历时9个月创作完成,画卷长120米
2015年01月27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黄河万里入海图》原作局部。
  画室内的张贴着主创人员采风拍摄回来的图片和创作的小样。
   本报记者 李沙娜 实习生 康学敏 通讯员 刘国栋 片 段学虎
  近日,东营区文化活动中心展出了一幅巨制国画《黄河万里入海图》,此画卷长120米,宽105厘米,由东营区政协、东营区文联组织9名创作人员,历时9个月创作完成。26日,记者东营区文化活动中心看到了此画卷,据了解,这是东营有史以来画幅最长的一幅国画作品。
  画卷为建市30周年而作
以黄河为主线,从源头画到入海

  26日,记者在东营区文化活动中心看到了这幅《黄河万里入海图》,90多平的房间里,画卷围绕三面墙展开,还有部分画卷没法展示,只能卷起来。而创作人员更是精益求精,还在对画卷进行进一步的微调。
  据了解,为庆祝东营市建市30周年,东营区也过30岁生日,东营区政协、东营区文联计划创作一幅能体现东营发展的文化精品,而通过什么形式什么内容来反映东营?东营区文联主席潘屴告诉记者,大家对于画什么花了很多心思,“很早就有了的想法,但一直没有创作,后来就想到黄河在东营入海,这是东营独一无二的地方,就确定了以‘黄河’为题材,也就是现在画卷上的内容。”
  画卷所描绘的是黄河从巴颜喀拉山起源,途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省区,整幅作品中,青藏高原的雪域圣洁、河西走廊的大漠边关、黄土高原的热情似火、内蒙古草原的白云青草尽在一幅作品中完美地糅合,再往下游,壶口瀑布、太行山脉、龙门石窟、孔孟故里、五岳独尊,到东营入海的场景等沿途9省区的代表性景物全部包含。
  通览一遍整幅作品让人颇有回味无情之感。记者看到长卷《后记》中评价此画卷为:“依景写实不失写意精神,一钩一画尽显河海之势。笔墨华滋涌动纸上烟云,峰峦起伏尽显胸中万千丘壑。”
五次更改小样才实施创作
全员“全天候式”在画室作画

  记者了解到,在制定方案后,东营区政协、东营区文联开始组织抽调相关人员,挑选比较得力的画家,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创作。主创人员在实地采风后,五次更改小样,才真正地实施创作。
  潘屴说:“前期创作准备时,创作人员进行研究讨论,制作了小样,然后根据小样进行实地采风,为了更好地创作,前前后后一共做了5次小样,最小的小样也有二三十米长,现在呈现给大家的画卷只是全部小样的五分之二。”
  在东营区文体中心的画室里,画卷还都固定在画板上,记者看到了之前大家所做的小样,墙面上还贴有创作人员采风所拍回的图片、创作过程中大家一起研究、画画的照片,这些“花絮”都记录下了大家为这幅画付出的艰辛。
  据介绍,为了能更好地展现黄河沿途的风俗文化,主创人员分三组进行了实地采风写生,登青海雪山、进内蒙草原、跨越晋陕峡谷、戈壁沙漠……其中一组人员克服高原反应、恶劣天气,到达了青海三江源等地,为了拍摄到好照片,还爬到了海拔5600米的地方。
  在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主创者李久刚、高秀德、许晓华、张训超、尚小勇等人外,还有相关参与人员,全天候吃住在文体中心进行了创作,经常晚上画到12点多。“早上七点多,他们就自己提着油条来了,中午在食堂简单吃饭,一干就一天,有长30多米的画卷10个人画了一年半的时间,而这幅画长120米,9个人只画了八九个月的时间,可想而知他们付出的辛苦。”东营区文联的工作人员介绍。
  参与创作的张训超是东营市一中的美术老师,他告诉记者,这幅画是团队集体完成的,每个画家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他从2014年7月加入团队,每天都加班加点,“从构思到定稿动笔,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有查阅了大量的民风民俗,力求真实再现,开学后兼顾学校教学,有级部的支持、美术组同事的帮助才使创作工作顺利完成,虽然过程艰辛,当完整作品展现在大家面前时,得到同行的肯定,感觉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画卷包含九省份4个地市
还有黄河沿途的风土人情

  众所周知,黄河经过9个省份,而这幅《黄河万里入海图》以黄河为主线,除包含其所经过的9个省份外,还包括沿途的4个地市。其中东营市所占的画面最长,有26米。
  记者看到,画卷中“九曲黄河”蜿蜒入海,从画中不难发现黄河沿途的代表性地标。源头的山脉,代表藏传佛教的经幡彩带、反映丝绸文化的骆驼队、大漠边关、陕北高坡的娶亲队、延安的红色文化、大槐树、壶口瀑布、小浪底、太行山脉、龙门石窟及孔孟之乡、泰山、济南的代表性雕塑、东营区文化广场的雕塑等在画中都能看到。“画卷从9省中选取了两到三个切入点,其中黄河并不经过敦煌、嘉峪关等地,但画里还是画到了敦煌河西走廊,因为从远处能看到,也是一种象征,因为黄河经过河西走廊的东端,而敦煌和嘉峪关既是河西走量的标志性景物,也是中国丝绸文化的一个象征。并且一般画泰山就会画日出,而这幅画的日出是在黄河入海口处,海上才是最先见到日出的地方。”潘□介绍。
  同时,画中还画了黄河沿途的4个城市是分别为兰州、延安、济南、东营。潘□告诉记者:“这4个城市都是有特点的城市,黄河在兰州穿城而过,而且,穿过兰州之后,黄河进入黄土高原,河水变浑,成为真的“黄河”。而延安是红色革命老区,也代表了一种红色文化。济南作为山东的省会城市又是黄河沿岸的重镇,再就是东营,画卷体现东营市的内容比青海、四川都多。” 潘□介绍,突出山东,突出东营,也正好从侧边说明了这幅作品由东营艺术家创作。
  记者看到,东营市作为黄河入海口城市,画卷上除了东营市政府、华八井、德大铁路、胜利大桥、胜利电视塔等建筑外,还有孙武故里、吕剧故乡、石油之城及东营市举行的国际马拉松赛事、石油装备展等。雪莲大剧院、科瑞集团、新悦大酒店等都能在画上找到,同时,东营市的前景留白相对大代表东营的“抽油机”,黄海入海口的湿地、“红毯”、“黄蓝交汇”等也都包含在内。
  据介绍,这幅长卷,以微见著,目前整个《黄河万里入海图》的原图还在进行微调,在细节上还在进一步调整,年前会全部完成。黄河的气魄很大,不存在东营市各县区相混的情况,并且湿地面积也大,湿地红毯、绿色家园、年轻城市、黄蓝交汇等一系列东营元素在这苏作品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气势磅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