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书—童年的记忆
2018年05月23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对于90后的孩子们来说,小人书可能是一种比较陌生的儿童读物。而在七八十年代,这可是当时孩子们主流的课外读物,甚至是不少人的启蒙读物。你有前一、二册,我有第三、四册,他有第八、九册,看完之后彼此传阅。几经辗转,也许才能读完一套完整的小人书。如今,这种小人书已经逐渐退出了市场。对于市民李彬来说,家中收藏的三千余册小人书是他的心头之爱。
“八十年代的时候一本小人书大概卖一毛、两毛。大家零花钱少,就利用课余时间捡一些废铜烂铁、酒瓶子,卖给废品收购站,换了钱来买书。还不能去新华书店,那里原价卖不打折,得去小书摊,小摊上能讲点价钱下来。可以说每一本小人书都来的不容易。”李彬告诉记者。
如今,李彬收藏了共计三千余册小人书,其中,整理完善的就有两千多册,还有一千余册残本等待修复、完善。为了搞清楚自己的“资产”,李彬专门为小人书建立了一个检索目录。红色字体标注的是有重复的书,可以用来和别的收藏者交换。目录显示,这批藏书中除了东周列国全套55册、封神榜全套15册、红楼梦全套16册、聊斋志异全套60册、三国演义全套48册、水浒传全套30册、西游记全套20册等等比较完整的小人书,还有大量单行本。
一一看去,这些小人书多是七八十年代的出版物,书页因年代久远泛出黄色,有的因为翻阅次数实在太多,扉页都掉了。李彬把破损的书一一清理污迹、装上封皮,写上书名,就算完成了一次修复。
在全部三千册小人书中,李彬最喜欢的是红楼梦那一套。翻开一看,巴掌大的纸张上密密麻麻地画了许多人物,贾母、凤姐、刘姥姥、板儿,一屋子大姑娘、俏媳妇、老太太和小孩儿,衣着服饰各有不同、面目表情活灵活现,人物性格呼之欲出。
2000年之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等当年出版小人书的知名出版社,为了满足收藏者的心愿,再版了几套小人书。“再版的小人书很完整,翻起来‘咔咔’的。旧书书页软,起了毛边,翻动的时候声音很柔,感觉是不一样的。我还是喜欢旧的小人书。现在没事儿的时候抽出一本来看看,一下子就能想到当时是在什么情况下和哪个同学在哪买的,感觉很奇妙。”
本报记者 崔立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