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绽放的小雏菊
东营市实验学校姜海龙
2016年08月23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新学期开学,我接手了这群二年级三班的孩子们,在我的眼里,他们个个都是一朵花,每天绽放,无关冬夏,娇艳美好。通过不长时间的接触观察,我慢慢了解了几乎每一朵花的习性。而唯有一个孩子,让我犯了难。静宜,一个文静乖巧的小女孩,不爱笑,不爱闹,有着本不属于这个年龄的忧郁。课上,她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从不参与讨论。课下,她从不外出活动。我常常见她一个人趴在课桌上,拿支笔,在白纸上写写画画,却从不与人看。是的,她就是我眼中的那朵小雏菊,只是还未绽放。
  就在我困惑不解的时候,一幕场景出现了。“不要去叫她,她不会跟我们玩的,她什么都不会,她妈妈不要她了,她没有妈妈了。”一个孩子对另一个孩子说。这里的“她”自然是指静宜了。我突然特别心疼这个孩子,想给她更多的保护和关爱,想让她走进阳光里,绽放小雏菊的美好。
  我终于鼓足勇气,与孩子的爸爸取得了联系,得知孩子的妈妈很早就去美国了,是他一个人带孩子,而自己又很忙,经常照顾不到孩子。说到这里,孩子的爸爸哽咽了:“有一次,孩子拿出一幅画给我看,上面画了我们一家三口很幸福地坐在飞机上,她说,等到爸爸赚到很多很多钱,我们就去把妈妈接回来,我们一起坐飞机回来。可我当时正着急出去,就随手把画扔到了茶几上,走了。等我回来的时候,已经半夜了,她已在自己的房间睡着了,手里拿着那幅画,眼角挂着泪痕。我知道她是真的想妈妈了。”那一刻,我一个男老师,竟然掉眼泪了,是因为心疼。
  我终于明白了小女孩的“忧郁”。“妈妈”应该是这个年龄的孩子课下的谈资吧,他们常常在谈到“我的妈妈怎样怎样……”时会有种莫名的自豪和骄傲。而缺乏“母爱”的静宜,何从谈起?就是这种自卑感,让她渐渐地脱离了集体,常常一个人黯然神伤。
  结束通话后,我暗暗下定决心,定要让这朵脆弱的小雏菊在阳光下绽放出她的美丽。
  那是一节自习课,我安排静宜去数学老师办公室帮忙了。在班里,我和孩子们上了一节讨论课,讨论的主题便是“我的妈妈”,孩子们都很积极。“我最爱我的妈妈了,她为我洗衣做饭、辅导功课……”,“我的妈妈会带我去很多有趣的地方……”,“我的妈妈每天都把我打扮的美美的……”,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说了很多自己妈妈的好。接着,我说:“孩子们,有妈妈在身边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啊,她带给我们的是谁也无法替代的爱。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妈妈不在身边呢?你们是不是会觉得很难过,很伤心,会不会天天特别想妈妈?”孩子们都默默的点了点头。突然,有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静宜的妈妈就不在身边,她就没有妈妈疼爱。”我接着顺势利导:“孩子们,静宜并不是没有妈妈疼爱,只是妈妈不在身边,无法给她更多的关怀和照顾。与你们相比,她是不是需要更多的人去关心她呢?那么我们作为静宜的同学、朋友应该怎样做呢?”教室陷入了一片沉寂中。
  最终,沉寂被班里一个调皮的男孩子打破了,“老师,以后我来保护静宜,绝不让人欺负她。”接着,其他的孩子都纷纷表示要把自己的好东西分给静宜,跟她一起玩耍。孩子的心灵都有着如水的纯净,也有着本性的善良,你不需要告诉她们应该怎样做,他们自己便会明确的分辩。
  第二天,我一早来到教室,发现孩子正都围在静宜的身边。我没有走进去,怕打扰到那份仅属于孩子们独有的纯真,但从她们的欢声笑语和静宜微微扬起的嘴角上,我知道,她们正聊的开心。
  快一年了,虽然我们的爱永远取代不了妈妈的爱。但这些真诚的关心和呵护,正在悄然影响着静宜,慢慢带领她走出自卑的小世界。如今的静宜,写了一手漂亮的字体,有着任何人都不可比的耐心和认真,她终于把藏在桌洞里的画拿了出来,告诉我们,“这是我妈妈,她很漂亮,她会从美国回来的。”……
  此刻,我站在这里,看到游戏的孩子中间,那朵小雏菊正仰起头,微笑着,绽放着洁白,在阳光下分外迷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