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护士王耀文:
80后男护士别样“白衣天使”
2016年05月12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本报记者  解岩

  “护士”,在人们的印象中往往是温柔细心的女性,但在手术室、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等工作强度大、风险高的科室,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男护士做为医院护理一线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担当起“天使”的神圣职责,践行着南丁格尔誓言。王耀文正是胜利油田中心医院麻醉手术科的一名优秀的男护士。
做事利落、不拖泥带水
  见到王耀文时,他已经换上绿色的工作服,为上台做好了准备。而就在不到三个小时前,他刚从手术室中走出来。
  做事利落、不拖泥带水,是王耀文最大的特点。从2011年成为一名麻醉手术科护士到现在已有5年,高强度的工作让他养成了快节奏的生活习惯,做事干净利落,就连吃饭都是风风火火。家人经常提醒他吃慢一点儿,而他总是笑笑说,“都已经习惯了。”
  王耀文说,读护理专业是王耀文和父母共同的决定,“我家里长辈很开明,不会认为护理是女性从事的工作。他们认为,男性在护理工作上有着女性所没有的优势,只要努力工作,一样可以取得成绩。”2008年,王耀文考入滨州职业学院学习护理,该专业13个班只有36个男生。
  “报到以后发现还有一位男护士前辈,心里还是很高兴的。”毕业后,王耀文进入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成为了麻醉手术科的第二名男护士。在这个高精尖手术大力开展的时代,书本上学来的知识早已不能满足临床应用,为了努力做好医生的“第三只手”,王耀文不敢懈怠,利用为数不多的休息时间,努力学习知识,积极记录各种高精尖术后手术笔记。
  “我们平时看医疗电视剧的时候,都会惊叹于不等医生伸手护士就已经递上了相应的器械,动作一气呵成,要知道这一套流畅的动作,需要医生与护士相当默契的配合。”王耀文有一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录了几乎全院外科医生的手术习惯、步骤及手术用物,“每个医生做手术的习惯、步骤、手术用物都不一样,只有熟悉了解,才能保证眼到手到、器械到,及时准确地为手术医生帮忙。”
  然而记录并不是王耀文的目的,“小本子上的东西已经深深刻在了脑袋里,已经有近两年的时间没有翻过了。”虽然如此,王耀文仍把做笔记的习惯保留了下来,每当做完接触较少的高精尖手术时,王耀文便会第一时间记录下来,以便日后能够更加熟练地配合手术。
坚守手术台,妻子生孩子也顾不上
  麻醉手术科工作强度大,要求医护人员有充沛的体力。为了保证体力,运动成了王耀文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喜欢打篮球的他现在是院篮球队队员。
  王耀文说,“记得有次我是下午五点接班进手术室,直到第二天早上八点接班的护理人员来时,还有两台手术没有完成,忙起来时没有吃饭的时间,我们就会在台上喝10%的葡萄糖水补充体力。”
  王耀文运动一方面是为了锻炼体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生病请假。医护人员分工明确,“一个萝卜一个坑”,一旦请假,无疑会加重同事的工作负担。工作五年来,王耀文从来没有请过公休假,包括婚嫁和产假。
  “其实最亏欠妻子的,她生产最痛苦的时候我没能陪在她身边。”王耀文回忆说,妻子生产时还不到预产期,羊水突然破裂,妻子首先想到的是给他打电话,而他还在手术台上。无奈下,他妻子将电话打到了他们科室,直到同事跑来通知王耀文,他才知道妻子的羊水已破。
  一边是挚爱的妻子,一边是正在手术的病人,王耀文的内心说不出的复杂与纠结。最后,王耀文决定留下,让妻子自己拨打120前往医院,“妻子身旁还有家人帮着照料,可是手术台上的病人能依靠的只有我们这些医护人员。”
  凌晨时分,手术完成,王耀文一刻不停向妻子身边奔去。等到他赶到,看到妻子面色苍白憔悴、声音已经嘶哑,王耀文说不出的心疼与愧疚,忍不住留下了男儿泪。现在,王耀文的女儿出生已经有40天,逗弄孩子成了他休息时间的主要活动,“妻子经常会把孩子的照片发给我,上班的时候想孩子了,我就看看照片。”
  在王耀文看来,每天辛苦地工作是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应坚守的责任。正是这分分秒秒时钟滴答声,记录了他的勤劳与付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