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该如何理财?降低预期 求稳不求快
2016年01月05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本报记者 李玉亮
回顾2015年的理财之路,不少人会有惊心动魄之感。股市跌宕起伏,让不少人空欢喜一场;黄金则持续低迷,未能走出下降通道;银行理财收益连连下降,部分P2P平台又在风险爆破中风雨飘摇。“折腾”不断的2015,生动地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欲速则不达。2016年的理财该如何规划?降低预期,求稳不求快才是最安全的策略。
银行理财:期限宜长不宜短
从2014年11月至今,央行6次下调存贷款利率。当前,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仅有1.5%。银行存款,已经无法抵御通胀。展望2016年,不少机构给出的预判是仍有降息可能。
让我们来看看业内机构是怎么分析的:瑞银报告称,预计2016~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继续放缓,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央行将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年初可能再次降息。国泰君安的观点则认为,货币将继续宽松,负利率时代来临,预计2016年还有1次降息、5次降准。不过,相比2015年,降息的空间会小得多,意味着以银行理财产品为代表的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回报率会保持相对稳定。
因此对投资者来说,当前的银行理财策略应是宜长不宜短。如果投资者近期没有大额开支,资金闲置时间较长,首选1年期产品为宜,这样能够省去一年中产品到期转换的收益空白期,也防止年内继续降息带来的收益影响。
从渠道上看,投资者不妨留意手机银行推出的专属理财产品,收益率或许更高。而如果能凑到较大的资金量,比如30万元、50万元,那么还可以享受仅对大额客户开放的高收益理财产品。
宝类产品:留出“零花钱”足矣
目前,排名靠前的宝类产品7日年化收益率都没有超过4%,为数不少的收益率已经降至3%以下水平,随时有进一步降低的可能。
2016年在规划这部分配置时,主要还是当成活期现金来考虑比较妥当。如果过去你会把一大笔资金放在宝类账户里,天天数着收益过日子,那么现在要做的是降低宝类产品占比,否则它将拉低你整体资产的收益率。
P2P投资:分散投资规避风险
受金融环境的影响,P2P的高收益在2016年可能也无法延续,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目标最好降低至10%左右,对于那些继续给出20%甚至更高收益率的平台,小心为上。
对投资者而言,选择P2P理财,最关键的是选择靠谱的平台。在投资之前,尽量去平台实地考察,了解其运营情况。同时要做好资金的分散,而这部分资金的总量,不宜超过家庭资产总量的30%。
外汇理财:量力配置美元资产
最近一两年,美元的强势有目共睹。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在2016年还会有2-4次加息,因此,从中长期来看,美元资产走强是大趋势,美元理财收益有望迎来一波中线反弹。
对于近期有赴美旅行或留学计划的家庭来说,可以适当配置一部分美元资产,或投资一部分中短期的美元理财产品,从分散风险的角度考虑,是有意义的。但也要理性投资,不宜盲目大量兑换美元。对于家庭理财来说,美元算不上理想的投资标的,毕竟美元产品的选择种类不多,且购汇也有限制,在家庭流动资产中的占比不必超过20%的数额。
黄金:底部不明,不宜盲目抄底
由于金价与美元的走势具有负相关性,随着美元走强,金价也跌至了近几年的低位。东营某股份制银行一位理财经理认为,2016年,黄金不应是家庭理财的重点部分,可以逐步抄底一小部分做长线投资,不需要投入太多的资金,不宜超过家庭资产的10%。
回顾历史上的几次黄金熊市,我们就会清楚地看到,抄底黄金的时机还未到来。1980年1月,金价创下850美元/盎司历史高点后迅速下跌,到1982年年中跌至接近300美元/盎司价位逐步企稳,而在此后长达22年的时间里金价基本在300美元/盎司至400美元/盎司区间运行,其间最低时金价较前期历史高点一度下跌近70%。而目前,金价从2011年左右的1900美元/盎司跌到现在,下降了不到50%,因此,想要抄底的投资者还需耐心等待。可预见的是,美联储加息预期下,黄金市场还要经历艰难时期。
通过梳理我们发现,2016年,银行理财产品依然应是家庭投资的重点部分。此外,P2P可以分散配置一部分。有能力的投资者,可以继续在股市中寻找机会。而黄金和美元,则不是家庭理财的重点。由于经济转型仍未完成,2016年不一定是投资的好时机,但只要放平心态、降低预期,我们同样可以收获一个精彩的2016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