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农民离职业农民有多远?
2015年11月06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新闻背景:“我们现在农村大部分农户就是七八亩地,十几亩地,一户就种这么一点地,靠这一亩地赚的钱跟在城里打工一个礼拜赚的钱差不多”。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表示,怎么样能够让务农真正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职业,让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人也能够过上体面的生活,是“三农”政策当中要破解的一个大的难题。(新华网)
  点评:都说土地是生存保障,但在现代化和城市化之下,小农式耕种已经没有多大前途,未来职业农民才是主流。但今天的农民仍旧是一种身份,而非一种职业。让农民成为身份农民的,是土地权利受限和户籍制度约束。不破除这两者,农民恐怕很难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新闻背景:“早起拉开窗帘,看见外面灰茫茫一片;出门上班,没走多远回头一看,家没了……”这是近日流传在哈尔滨市民微信朋友圈里的一个段子。在今年入冬以来的首个重度雾霾天里,哈尔滨被浓浓的雾霾笼罩,主城区烟雾弥漫,空气质量指数飙升到400以上,达到了最高级“严重污染”。
  点评:重度雾霾,年年如是。以前还有质疑和不满,现在只剩下无可奈何的调侃。在雾霾治理上,只有预警做得比较到位,其他似乎都进展不大。收割时归罪于燃烧秸秆,冬天归罪于供暖,实在找不到理由就推给炒菜油烟。既没有根治的方案,也看不到渐进式治理的成果,不调侃还能做什么?

  新闻背景:3日,重庆市环卫局启动“拒绝车窗垃圾倡导文明出行”活动,从即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市民可以拍摄行(乘)车时乱抛垃圾行为的视频,就可以获得50元的奖励。
  点评:随手拍车窗抛物与随手拍公车私用,最大的不同在于,一个涉及隐私权,一个是公众监督。前者应有边界意识却得到官方认同和推广,后者应该得到鼓励却未见鼓励,这是行政伦理的错位。除了涉嫌侵犯隐私之外,随手拍车窗抛物,还有催生“职业举报者”甚至产生敲诈行为的可能。

  新闻背景: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有委员建议增加“加强艺人自律”的内容,对有劣迹行为的演员特别是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演员,处以一定时间“禁演”、“禁映”处罚。
  点评:“劣迹行为”不只限于吸毒,包括破坏他人家庭、街头打架、诈捐等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都应该归纳在内。而“禁演”也不是对所有的劣迹行为都“一棒子打死”,对于“禁演”时长的规定应有配套的听证、审核等程序,可交由行业协会来完成。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