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布第三方支付新规
便捷性有所下降但安全性有所提升
2015年08月04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本报记者 李玉亮
  随着网络支付日趋普遍,非银行类支付机构也趁势迅速崛起。为规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央行7月31日就《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而其中单日交易限额和年累计交易限额的规定引起消费者广泛关注。

  基本不影响客户付款需求
但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影响较大

  “单日只能支付5000元太少了吧,网上买个高端手机都困难。”“有了交易限额,我们‘剁手族’还能顺畅地购物吗?”一时间,支付机构网络支付的额度问题成为热点话题。而这源于征求意见稿的一条规定:支付机构采用不包括数字证书、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类(含)以上要素进行验证的交易,单个客户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金额应不超过5000元。
  当真没法愉快地做个“剁手族”了?其实不然。5000元限额只是针对支付账户的扣款,而不针对银行账户(支付账户是消费者在消费平台设立的资金账户,而银行账户则是消费者在银行设立的资金账户)。
  举例来说,如果小明在支付宝上买一部价值6000元的手机,碰巧他的支付宝账户有6000元,但是根据规定,小明单日消费限额只有5000元,怎么办?其实完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扣款会优先从小明的支付宝账户扣除5000元,剩下的1000元部分会自动从小明之前绑定的银行卡账户中扣除。所以,消费额度实际没受影响,只是扣款渠道不同而已。
  尽管征求意见稿的限额能够满足绝大部分个人客户的付款需求,但对于支付机构而言影响却不容忽视。“余额限额管理直接关系到第三方支付资金沉淀问题。”一位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人员说,在监管部门的引导下,消费者也许会更多选用银行的网上支付,自然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沉淀资金就少了。
支付账户跨行转账将被叫停
第三方免费转账时代面临终结

  市民李先生由于工作需要,习惯通过支付宝来进行跨行转账,不仅方便快捷而且通过手机支付宝来转账是免费的。但本次新规有这么一个条款“用支付账户转账,无论转入还是转出,都只能在支付账户与自己的同名银行借记账户之间操作”。根据这个条款,用户通过网络支付账户只能给自己的银行卡转账了。想给老家的父母孝敬点生活费,可能要去银行排队;老板给员工发工资也只能一家家银行卡去倒腾了。
  不过,由于目前多家银行正在推广手机银行,通过手机银行转账还可以享受到免费午餐。
  此外,目前大多数网购达人所习惯使用的“快捷支付”也受到新规的限制。买单价超过200元的东西,以后可能就用不上快捷支付了,必须要用银行的网银验证。快捷支付的验证是支付机构完成的,以后只要超过200元,必须回到银行进行客户身份及交易验证。就便捷性而言,要付款的时候,操作网银需要多个步骤。但网银存在体验差、付款成功率低等问题,需要消费者来重新适应。
消费隐私保护级别提升
资金安全也将得到更好保障

  新规虽然一定程度上牺牲了支付体验的便捷性,但安全性却有所提升。该意见明确了客户数据的采集和使用规范。用户的数据,不是企业想采集就采集,要以“最小化”的原则来,收集上来后,怎么存储和使用都进行了规范,在数据使用和用户隐私保护之间做出了平衡。
  总的来说,当前持卡人被盗刷的问题非常严重,仅仅使用手机验证码就能完成网上支付的办法确实让很多风险意识薄弱的持卡人损失惨重,而且一旦银行卡资金可以被盗走,将是持卡人一家的噩梦。央行新规的推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持卡人带来了不便,但却能够有效保护持卡人的资金安全,这才是最重要的。
  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支付安全问题不应该一刀切,在执行上应该更有弹性。假如客户本人持身份证到银行要求开通第三方支付的快捷支付,又能完成央行要求的安全考试并签署风险解释书,还是应该允许持卡人使用第三方支付的快捷支付及其他手机支付服务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