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东营·十佳人物”候选人曹荣艳:
家庭主妇变成公益达人
本报记者张婧婧
2015年08月04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从事公益活动的这几年,曹荣艳和她的团队一直在路上。 (图片由受访人提供)
     今年34岁的曹荣艳曾经是个普通的家庭主妇,一次做义工的经历让她爱上了公益事业。在从事公益活动的五年时间里,她帮助过孤儿、自闭症儿童以及山区贫困学生等100余人。

为帮助贫困山区儿童 她亲自跑去沂蒙山区考察
  今年34岁的曹荣艳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在从事她的公益事业前,曾经是个普通的家庭主妇。
  曹荣艳说:“在相夫教子的几年里,她有很多的空余时间。一次,无意间翻阅微博,她看到了朋友做义工的经历,感觉心中一颤。”就这样,曹荣艳开始了她的公益之路。
  她参加的第一次公益活动,是2010年在东城康复中心为智力障碍、自闭症儿童打扫教室卫生。“内心满满地都是充实感,原来最大的快乐是帮助别人,比之前逛街有意义多了,而这样的生活方式正是我之前一直想要寻找的。”曹荣艳说。
  曹荣艳的资助对象不少是父母一方有伤残或无父无母的孤儿,而为了真正帮助贫困的孩子和家庭,她曾自费跑去沂蒙山区考察,“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不符合条件的人接受救助,而且这样对公益团队和受助人都更加负责任。”
  考察中,除了考察家庭的贫困程度外,曹荣艳更侧重做好与资助对象的沟通,以打消受助儿童自身的压力和顾虑,“让孩子们知道我们资助并不求回报,只是帮助他们暂时走出困境,待学业有成有余力后,他们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帮助100多名弱势群体 引导更多人加入志愿者队伍
  在资助贫困山区儿童之余,曹荣艳还特别关注环境污染,为此组织了“东营蒲公英平台”,并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公益活动。
  为了让大家关注环境污染,同时还募集到公益基金,曹荣艳买来白色垃圾桶,通过小朋友的手绘,将其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及厨余垃圾三类。“在小朋友绘画的过程中,我会给他们讲如何将垃圾正确分类,让他们不仅能将不同垃圾桶的功能区分出来,还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曹荣艳举了几个例子,可回收垃圾的手绘上可以画上矿泉水瓶,不可回收的可画上碎玻璃,而餐余垃圾可以用鱼骨头等来表示,“另外贴有手绘的垃圾桶还可以义卖,挣来的钱就可以用来做更多的活动。” 
  此外,曹荣艳还为千善助学中心组织了向山区儿童捐赠书籍和衣物的大型义演活动。
  “每次活动都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期间有很多群众主动加入我们,更让我欢喜的是很多90后、00后们在活动中一起高喊‘愿为公益事业付出一生’。”曹荣艳表示,在她的带领下,家人也开始理解她的公益事业,有了家人的支持,她的公益路走得从容而安心。
  在从事公益活动五年的时间里,曹荣艳主要帮助孤儿、自闭症儿童和山区贫困学生等弱势群体,受助对象有100多名。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