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型设计精准对接不同需求
2015年07月02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巩雨晨
从以前的红砖平房,简单的起居卧室和供人聊天唠嗑的大客厅到现在被墙面隔出功能齐全的各种户型。短短几十年时间里,复式、LOFT、超小户型、N+1、上下叠、四居三卫……各种推陈出新的户型变革影响着人们的购买行为,也让人们在户型不断升级当中感受不同的生活体验。
户型概念出现,住房舒适度大大提高
上世纪50年代的建国初期,住房的目标是“一人一张床”,户型为合住型(几家共用厨房、卫生间)。到了六七十年代,典型户型为居住型(每户一至二室),房间以睡眠功能为主;七八十年代为房厅型,走廊扩大为小房厅,家庭起居活动仍在卧室;90年代为起居型,居寝分离,起居室作为家庭团聚、娱乐、用餐等功能的活动场所独立出来。
到1999年建设部修订的《住宅建设设计规范》才明确提出“每套应设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等基本空间”,同时还提高了房间使用最小面积标准。因此,这个时期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客厅,明亮、通透、宽大,“大卧小厅”逐渐向“大厅小卧”演变。2000年前后,内地和沿海发达城市在产品上的交流突然多了起来,内地房地产项目学南方、学上海蔚然成风。它引入了一些新理念,比如小区建筑一层架空,设置商业、地库、游泳池等。当市场上出现了改善性需求,开发商敏锐地捕捉到并推出了此类产品,薄板楼梯、房间通透、全明设计、双卫,舒适度大大提高。
价格诚可贵,户型更可贵
许多购房者表示,“最抓人心”的除了价格就是户型。“谁的户型设计的好,得房率高,采光理想,今后居住就更加舒适。”市民张先生表示。
除了标注常规的卧室、客厅等空间的户型外,小三房逐渐成为热销,随着家庭结构的分化,目前一般都是以小家庭为单位居住,两口之家或三口之家只需两房就够住了,多一间小面积房间以备家中老人或保姆临时居住,也可当做书房、电脑房,因此这种三房往往是比较注重主卧和客厅的舒适度,客厅的面积往往比主卧面积还要大。
此外,还有楼盘最近推出了一些全新户型,不仅拥有多个可拓展面积,且在户型内部设有“玄关”,即动静功能分区,客厅与餐厅的一体化提高了就餐空间的伸缩性能,主卧与北向阳台无缝对接,收纳更多的阳光,整个户型设计凸显了人性化。如柠檬郡的N+1户型,百变灵动全明设计,以一室、两室、三室为主,买两室得三室,买三室得四室,满足大家刚需自住和投资增值的不同需求,是繁华闹市中不可多得的一席幸福梦想居所。
户型选择仍要以自我习惯为主
如今,房产商们越来越注重户型内部空间的拓展,不仅借助阳台、飘窗、露台等室内平台,提升得房率,户型朝向、动静分区等设计也都提高了业主的生活空间和舒适度。
对于购房者来说,户型上的合理设计,房源的实用性和性价比均会提升。开发商也从之前的拼地段、拼价格,到现在的拼户型,以迎合购房人,从而赢得市场的认可。不过,也有购房人担心,为了赶“时髦”,一些在设计之初并没有分割功能的户型,为了促进销售被房产商硬性地“条块分割”,虽然多改造出了个房间,但每个房间可利用率不高,反而成为鸡肋。因此买房人在出手前千万别盲目追求房间数,仍需考虑清楚哪种户型更适合自家生活习惯。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