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建议配置中长期理财产品
本报记者李立红
2015年03月10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春节过后,家住安慧南区的居民林女士有一笔理财产品的资金到期,她走访了市区不少银行,想找一款收益率高一点的理财产品。结果发现,近期理财产品收益率下滑,预期年化收益率超过6%的所剩无几。东营市某银行理财专家李经理表示,随着央行降息降准,如今市场上资金也不如以往紧张,即使遇有特殊节点,认购门槛5万元的普通理财产品收益率,估计也难以轻易突破6%。
据东城一家国有银行的理财师介绍,年后的理财产品种类没有年前丰富,收益率也有所回落,但中长期的理财产品的变化没那么明显。尽管收益率下滑,但并没有影响市民的购买热情,“年前是取款、存款的人较多,年后反而来理财的人增多了。”
记者从银率网上看到,目前东营市各家银行在售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在6.0%以上的寥寥无几,5.5%以上的也是屈指可数。在众多银行中,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下滑比较明显。“银行理财产品一直有着‘节前节后两重天’的特点。”李经理称,这主要是受到银行资金紧张程度的影响,节前银行往往急于留住存量资金,因此不惜以高收益率理财产品“把存款留住”;而节后,由于资金面宽裕,贷款需求尚未完全释放,因此银行此时往往不差钱,也不愿意提高理财产品的收益率。
据介绍,最近,众多市民不仅争购银行货架上那些“来不及调整预期收益”的理财产品,而且购买半年期以上的产品的比例明显提高。受央行降息的影响,未来理财产品收益率或继续走低。因此客户最好还是配置3个月或半年期以上的中长期产品,尽早锁定收益。此外,银行多愿意以节日的名义,适当提高产品收益,对于客户来说,不妨在注意产品风险的基础上,有计划地购入一些,可以获得比平时略高的收益率。
李经理表示,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投资者可以考虑持有一定的债券。同时,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银行理财产品刚性兑付将不断被打破,理财产品收益和风险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有风险承担能力的投资者可以购买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但是对于结构性产品的投向一定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保守型投资者最好还是选择低风险、低收益的保本型产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