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频“罢工”市民半年内“大修”两次
手机品质让人忒闹心,多次沟通后换机成功本报记者王晓云通讯员杨娜娜
2015年02月02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去年我8月份买的新手机,截至今年1月底已‘大修’了两次。”近日,家住东城的李静(化名)一直为退换手机的事情“闹心”,“沟通好几次才答应给换新手机。”据东营市工商局12315投诉举报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东营市工商局共受理有关移动电话机的各类诉求939件,其中手机质量三包和服务问题的纠纷占了50%,已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热点。
  不到半年,新手机大修两次
多次协商才给换新机

  2014年8月份,李静花了1499元在小米官网购买了一部小米3手机。没过多长时间,李静发现自己的新手机不能正常充电。“拿到西城售后维修点去维修,说是充电主板坏了,修了一次。”李静说,今年1月份,手机再次出现了问题,打电话时对方听不见她的讲话声,而且触摸屏也出了问题。“只能再拿去修,这次说是听筒坏了,又修了一次。”
  经过两次大修后,李静对手机的质量产生了怀疑,“我怀疑手机的质量问题。就找小米公司客服退手机,客服跟我说按照规定只能换,不能退。”
  李静说,经过与小米客服的沟通,最终达成换手机的协议。“小米客服当时承诺给我换手机,跑到西城的小米售后维修点换手机,工作人员却不给我换了。说是按照规定,经两次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才能更换同型号同规格的手机。”
  这让李静有些气愤,“小米客服承诺给我换机,我保留了录音证据,就拿着这个证据继续找小米客服。”李静说,经过多次沟通,小米客服最终承诺给换新机,“1日上午,她已经将手机寄往北京。
手机“三包”期内
应“谁销售谁负责”

  东营市工商局12315投诉举报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14年,12315投诉举报中心共受理有关移动电话机的各类诉求939件,其中手机质量和服务问题的纠纷占了50%。
  作为消费者如何避免出现手机和服务纠纷,一旦出现纠纷又该如何解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手机“三包”坚持“谁销售谁负责的原则”,“只要是在‘三包’期内,不管是手机出现质量问题,还是售后服务问题,都应由销售商协调解决。”
  “购买手机第二天起7日内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可以选择退货。”12315工作人员介绍,以下三种情况可以要求换货,一是购买手机第8日至15日内出现质量问题,可以选择换货或者维修;二是因修理者自身原因修理时间超过30日或因零配件供应问题超过60日未修好的,可以要求免费更换;三是经两次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
  12315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购买手机时要向销售商索取发货票和“三包”凭证,维修时要督促维修人员如实填写每一次维修记录,消费者可以凭发货票和维修记录由销售商履行手机的“三包”,“特别提醒消费者的是,更换新手机后,应由销售商在原发票背面加盖印章,注明更换日期,‘三包’有效期重新计算。”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