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万斤藕封池中愁煞藕农
盼价格上涨,更盼有大客户来集中收购
2018年01月29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董生先展示自家藕池里挖出来的好藕。 本报记者 段学虎 摄
◤站在自家藕池的冰上,董生先很发愁。 本报记者 段学虎 摄
本报1月28日讯(记者 张园园) “还有百余亩藕封在藕池子里,这一下雪又不知道啥时候能卖出去了,愁啊!”28日,垦利区胜坨镇张西村的董生先言语中有些着急,他和堂兄董学先合伙承包了400余亩藕池,其中二百多亩已售完,“之前价格低,那些几乎都是赔钱卖的,剩下的这一百多亩不知道啥时候能卖出去。”他盼着能有大客户来集中收购。
已经种了六七年藕的董生先和董学先,是种藕的老把式了,“2011年就开始种了,对市场行情啥的也算知道一些,中间也经历过价格波动,但像今年价格这么低的并不多见。”董生先告诉记者,一般每年阴历七月十五之后,就开始陆续出藕、卖藕了,“今年刚开始卖的时候价格就不算很好,当时还想着后期价格能涨一涨,结果一降再降。”
最贵的时候,董生先的藕曾卖到1.5元一斤,“这个价格和往年均价差不多”,但没过几天价格就跌下来了,“最便宜的时候,才0.8元一斤。”
可即便是价格便宜,董生先也必须得卖,“我们承包了400多亩的藕池,卖一点是一点,不然都封在池子里等天暖和更麻烦,还影响下一年新藕的生长,甚至影响产量、品质等。”出于这样的考虑,董生先和董学先合计后,将200多亩陆陆续续卖出,“1元一斤,1.1元一斤,0.8元一斤,多少钱都卖过,一算账,赔钱。”
在董生先家的藕池旁,记者看到,和排空水、从淤泥里挖藕不同,董生先的藕需要找专门的挖藕人。“先用切冰机把冰划开,然后按照划好的块,隔一块挖一块。”董生先说,除了承包费、肥料费,挖藕人的人工费是最大的支出之一了,“一亩地的承包费、肥料费加起来得七八百块钱,挖藕人工钱按斤数算钱,一斤0.3-0.4元。”董生先说,如果一亩地出1500斤藕的话,0.8元一斤的卖价,还不够上述费用,“这一年就得白忙活,还得赔进去挖藕时的电费钱、工人的吃喝费用等。”
27日开始的一场大雪,让董生先有些高兴,又有些担忧,“冷时候正是藕价格上涨的时候,这两天价格也确实涨了点,一斤能卖到1.2元、1.3元左右,但出不了藕,也很少有大客户来集中收购,是最麻烦的。”董生先说,挖出的藕不能长期储存,一旦挖出必须及时去卖,“不然变黑了不好看了,也没人买了。”价格的上涨,让他对补之前的亏空有了一定的信心,但没有大客户来,让他对剩下的这百余亩藕的销售,又有所担忧。“没有大客户,一下都挖出来肯定不行;但如果再像之前一样陆陆续续的卖,今年得倒贴钱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