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工商坚持“放管服”三管齐下,统筹推进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创业清障
本报记者张园园
2016年12月16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落实“放”的政策,降低准入门槛
通过认真落实“放”的政策,敞开创业大门;围绕“信用”这一核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强政策支持,扎实为市场主体开展服务。15日,记者从东营市工商局了解到,在商事制度改革中,该局坚持“放管服”三管齐下,勇于创新,统筹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红利逐步释放,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增添了经济发展动力。
“商事制度改革说起来很庞大,感觉很难懂,其实说白了就是从百姓投资创业的第一道门改起,以推行工商登记便利化为切入点,减少行政审批,降低准入门槛。”东营市工商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商事制度改革以来,该局坚持落实“放”的政策。
工作人员介绍,东营落实“放”的政策包括多个方面,具体说来,包括注册资本认缴制度全面落实,“先照后证”改革扎实推进,放宽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顺利落地,“三证合一”“五证合一”全面实施,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率先推行,企业登记事权主动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取消、承接、下放工作规范有序等七个方面。
落实“放”的政策,让信息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拿企业登记事权下放来说,根据重新规范的管辖权限,注册资本金不再作为市、县(区)两级登记管辖权限的标准,市工商局只负责法定权限内的登记注册工作,即外资、股份公司、有限合伙、特殊合伙等企业的登记注册,除此之外的市场主体均由各县区市场监管局负责登记。”工作人员介绍,这样一来,登记注册的时间大大缩短,“比如在河口登记注册一企业,原来得到市局来办理,花一天时间很正常,而现在下放后,快了的话也许一两个小时就能办好。”
“今年10月1日起,‘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更是将过去企业依次向5个部门申请证照和编码,变为只向工商部门单独申请。”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此以来,实现了“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企一码、一网互联、一照通用”。
围绕“信用”核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改革以后,市场主体增长明显,监管形式也需要创新,我们也积极转变事中事后监管方式,以科学有效的‘管’迎接更大力度的‘放’。”工作人员介绍,为做好全流程的监管,该局采取加强涉企信息公示和归集共享工作、认真履行工商登记后置许可事项“双告知”职责、建立“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机制、严格落实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制度、建立市场主体信用联合惩戒机制、创新消费维权方式、强化监管执法等措施。
“比如,根据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制度,市场主体未在规定时间内报送并公示年度报告的,公示的年报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或者通过登记的地址电话等无法联系的,都会进入异常名录,并向社会公示。”工作人员介绍,这一过程其实就是企业信用建设,“有利于合作单位更全面了解市场主体情况,有效降低市场风险。”
另外,东营还推动实施了部门协同监管、联合惩戒,今年8月份,东营市工商局与31家市直部门联合转发了38部委《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同时,加强与人民法院的配合,启动对失信被执行人在登记注册环节的自动拦截和任职限制,协助法院对已冻结股权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公示。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无论是事中还是事后监管,“信用”都是核心,“无论是督促市场主体及时、真实报送并公示年度报告,还是随机抽查,或者是及时将抽查结果纳入市场主体的社会信用记录,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甚至严格落实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建立信用联合惩戒机制,都反映出监管体系的‘信用’之一核心。”
加强政策支持,为市场主体开展服务
不仅要让企业能够“进得来”,更要让企业“活下去”、“做的强”,围绕这一目标,在商事制度改革中,东营市工商局推出一系列惠企帮扶措施,努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壮大的营商环境,在“优化服务”上打造东营工商品牌。
“大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将商标品牌战略作为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截至目前,全市已有国内注册商标12234件,涉农注册商标2116件,地理标志商标4件,驰名商标32件,山东省著名商标92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95件,新增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161件,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二位。”工作人员介绍,3年来,东营共兑现驰名、著名商标奖励资金1560万元,商标品牌发展补助资金285.95万元。此外,该局还大力促进广告业健康发展,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助力,并大力服务民营经济发展。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过“放管服”改革,促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商事制度改革带动了全市行政审批事项大幅消减,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部取消。”工作人员说,营商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市场主体大幅增加,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48311户,同比增加17.71%,其中,商事制度改革至今的33个月内,新登记企业23784户、个体工商户52272户,平均每个工作日新登记市场主体115.32户,与改革前33个月相比,平均每个工作日新登记市场主体增加58.79户。
此外,经济结构也在不断优化,社会就业得以促进,还降低了投资创业的制度性成本,促进了信用体系建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