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门联合整治非法买卖银行卡信息
2016年09月20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央行近日发布消息,将联合公安部、银监会等五部门于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联合整治非法买卖银行卡信息专项行动。
  银行卡信息成不法分子的目标
  2015年,我国银行卡在用发卡量达到54.42亿张,同比增长10.25%;交易852.29亿笔,同比增长43.07%;金额669.82万亿元,同比增长48.88%。央行表示,目前我国银行卡总体安全,银行卡欺诈情况好于国际平均水平及美国和欧洲等西方国家和地区。但在我国银行卡业务交易数量和金额不断增长的情况下,银行卡信息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的目标。不法分子通过电信技术、黑客技术和改造POS机具等手段,窃取银行卡信息进而盗取卡内资金。
  近年来,银行卡盗刷、信息泄露等案件多次见诸报端。今年3月,有媒体曝光,一位持卡人在短短40分钟内连续接到了十几条短信,卡内60000元的透支额度已经被刷光;4月,央视曝光了一起案例:吴先生收到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短信上写着自己的名字,点击了其中图片,原本有5万多存款的银行卡只剩300……
  央行表示,此次开展联合整治非法买卖银行卡信息专项行动,将从源头上打击银行卡欺诈等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提高我国银行卡的安全性。
  据悉,此次专项行动将破获一批非法买卖银行卡信息的犯罪案件;集中整治相关的钓鱼网站、恶意程序;同时将检查银行、支付机构、银行卡清算机构的账户信息保护内控管理措施和支付业务系统安全性;依法关停一批发布银行卡信息非法买卖交易的网站和网络账号等工作。
央行详解银行卡信息被盗途径
  央行列举了部分诈骗手段,其中包括通过电信网络手段窃取银行卡信息。
  如:搭建免费wifi“陷阱”,引诱受害人接入,窃取受害人在手机和电脑上使用过的银行卡信息;散播隐藏木马的图片、链接或恶意应用程序,控制受害人手机或电脑,窃取手机和电脑中使用过的银行卡信息;冒充亲朋好友、公检法、通讯运营商、银行和商户发送诈骗短信,以借钱、涉案等理由,诱使受害人点击短信中的诈骗链接登录钓鱼网站,输入银行卡信息。
  此外,还包括攻击相关系统窃取银行卡信息,改装银行卡POS机具等手段。
  央行强调,社会公众在发现一些诸如银行发送异常交易短信等情况时,要立即联系银行或者扣款的支付机构进行处理,或者向公安机关报案。公众应当做好银行卡信息的保护工作,比如不要随意丢弃银行卡刷卡消费或使用ATM设备的交易凭条,不要轻易向外透露身份证件号码、账号、卡片信息等,不轻信、不回拨收到的异常信息或电话。  (综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