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智教育让课堂闪耀智慧之光
锦华小学情智课程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健康成长
2016年05月10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学生们享受着丰富的情智课堂。
本报记者 邵芳 通讯员 杨波
走进锦华小学的校园,校园走廊呈列出学生五彩缤纷、惟妙惟肖的陶艺作品。摄影墙角,展示着学生游山玩水时记录的精彩瞬间;每层楼的精致“书吧”,培养起学生日日读书的好习惯;墙角的失物存放处,琳琅满目的物品是学生善良童心的体现……充满快乐与幸福的校园源自学校以“情智教育”为主题,开展的“情智课堂”与“情智活动”建设,28项各具特色的情智课程以兴趣为激发点,启迪智慧;学校联合社会拓展的“情智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多种角色,培养起善良、正义的正能量。5年来,学校用爱浇灌、用心打造的“情智文化”盛宴,已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
一张白纸画出“情与智”的绮丽色彩
随着锦华片区常驻人口数量与日俱增,2010年9月1日,以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兴建的现代化学校——锦华小学应运而生。“绿树成荫、教室明亮、操场宽阔是人们对锦华小学的第一印象,以高标准、高品位建设而成的锦华小学从起步时就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锦华小学校长杨继洲说,新建学校犹如一张崭新的白纸,更需要教职工用心经营、用爱维护,机遇同样伴随着挑战。
“文化如同学校教育的灵魂,只有将千头万绪的工作纳入到一个体系框架下,学校才能高效有序运行。”杨继洲说,新建学校急需精神之魂为教师搭建起天高海阔的创意舞台,同时拥有能滋润学生心灵的力量,练就怎样的文化之魂、如何迈出发展的第一步成为摆在杨继洲面前的重大课题。
杨继洲开始带着教师对学校教育本身进行思考:教育要贴近学生童年实际需要,要有益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的教师认为:小学与大学有相通之处,需要挖掘学生的兴趣、潜力,学校要提供学生“唱戏”的平台,促其发展成长。有的教师认为:人的成功需要“两驾马车”,一驾是拥有智慧的大脑,另一驾则是充满正能量的健康情怀。只有情智并重,并驾齐驱,人的潜能才能淋漓尽致地发展和发挥。
多番讨论后,杨继洲在校长日志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童年是雨后七彩的虹,童年是初次出港的船,童年是三月蓓蕾的梦,童年是黎明海上的帆。童年是人生的春天,耕耘着美丽梦想,播种着灿烂希望。我希望我们的校园,成为每一个孩子温馨的家园,童年的乐园,成才的学园。“以德颐情 以博启智”的学校文化就此应运而生。
“情”即情感领域;“智”即智慧领域。杨继洲说:“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在启迪智慧的同时,使得学生感受到真、善、美,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成为阳光健康的好学生,这就是我们教育目标所在。”而研究丰富的“情智课程”理所当然成为助推“情智文化”扎根校园的抓手。
特色情智课程激发不一样的智慧
如今,每周三下午成为锦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最期待的时光,学生们根据兴趣爱好,走进特色课堂、自由翱翔于知识的天空。5月4日,陶艺教室中,20余名学生双眼紧紧盯着老师转动的双手,贪婪地汲取着陶艺知识;在模拟机器人课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电脑模拟着机器人制作,然后通过编程完成机器人灭火指令,一幅幅认真思考的神情连老师都不忍心打断;在操场上,一场激烈的足球比赛也拉开了帷幕,一个男孩灵活地转身、过人、然后将球传出……
“情智文化”提上日程后,“情智课堂”成为构建情智校园的核心力量。然而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锦华小学着实下了功夫。为了将学生的兴趣与提升能力相结合,摸清家长、教师的想法,学校先后向教师、家长、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600余份。调查显示,学生、家长中大多数人群支持课程改革。针对学生兴趣焦点,学校先后制定了以“文化素养、科学创造、体育艺术、社会人生、生活百科”为主的多元情智课程。并成立了课程开发中心,还积极鼓励每名教师都有一门专长课程。
“花样作文”、“花样阅读”课程就是备受好评的情智课程之一。语文教师在教研中发现,作文是多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的瓶颈问题,面对规范整齐的作文本,学生总搜肠刮肚无从下笔。为了改变现状,语文教研组教师首先从教学模式入手发起了改革,针对高低年级不同情况,创新出代笔文、配画文、童心飞扬、言为心声等八种作文模式,百花齐放的作文局面初具规模。于是原工整规范的作文纸被学生奇思妙想的画卷文章所代替,学生以画画作为写作的开始,当美丽的画面呈现白纸,生动形象的词汇由此迸发,很多孩子的话匣子就此打开了;于是“可爱的你将作文变得如此生动”等激励评价取代了教师之前的圈圈画画;后来家长开始将学生一学期的作品装订成册,目前最多的家庭已积累“出版”作品6本,每一本都是珍贵的回忆。
教师徐作华坦言,面对作文瓶颈,老师的改变是第一步,学生的积累则是第二步。“我们不仅要引导他们感兴趣,还要给他们指出正确的学习方法。”于是“花样阅读”课程产生了,徐作华等人利用业余时间,编写了10本符合不同年级学生阅读要求的书籍,内容涉及古诗词、现代书、小说、绘本。智慧的结晶让晨读不再盲无目的,老师以实际行动养成了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
徐作华等人开设的“花样作文”课程只是28个情智课程中的一个缩影。美术老师梁圣陶让家人帮忙拍摄下陶艺制作关键步骤,编册成一本69页的陶艺入门书籍,让陶艺课程有计划、有目的不断推进;由计算机教师徐伟敬开设的“小机器人”课堂开起胜教中心该教育领域的先河,并成功将诸多学生送上了全国比赛的现场……5年来,诸多教师用爱、用心编制出的情智课堂,在激发兴趣、启迪智慧的同时,为无数学生打开了一扇梦想的天窗。
多重“职位”体验
培育阳光心态
近日,在学校刚刚结束的校园歌手大赛上,四年级的陈钰涵以独奏、独唱的《贝加尔湖畔》赢得了评委青睐,成为校园“小歌手”;四年级的丰一鸣最近正摩拳擦掌地练习交通指挥动作,在跟东营交警学习指挥的过程中,他因出色表现荣登校园“小交警”,马上就要执行任务的他既兴奋又忐忑;每周二、周四下午,又到了“小志愿者”马玉铭收集废纸的时刻,与她同时走进教师、校长办公室的志愿者还有62名,所以她加快了搜集的速度,“小志愿者”是她从班级30多名同学手中争取的职位,通过收集废纸帮助困难学子,她觉得这个职位光荣又有意义……
在开设情智课堂的同时,情智活动成为学校塑造情智校园的另一途径。为了丰富情智活动的内容,教师与家长、社区结盟、拓宽了活动渠道,领学生走出校园、体验社会、感悟文化。3月里,老师带领孩子来到附近的党员服务社,跟爷爷奶奶学习剪纸,让充满特色的民俗文化点亮了校园;6月里,学校联合家长成立的社团“彩虹公益”再次出发,他们走进敬老院听爷爷奶奶讲故事,走进沂蒙山区将准备的爱心物品一一捐出;11月,一场关于诵读弟子规的大型情景剧在学校礼堂隆重上演,经典古训回荡于辽阔的校园,恢弘之气让家长、老师感动……
在一次次的情智活动中,学生在“小歌手”、“小志愿者”、“小交警”等各种职位中不断切换,感受着责任与光荣;家长学校创造机会,让学生喜欢做公益、乐于助人,培养起正直善良的好品质。
在逐步积累中,锦华小学“八节文化”由此形成:3月多彩民俗节、4月阳光体育节、5月魅力艺术节、6月幸福感恩节、9月创新科技节、10月内动自能节、11月温馨阅读节、12月快乐英语节。每一个月都是一个快乐的节日,每一个月都有相关主题活动,学生身上每一个闪光点都值得老师关注与表扬。八节文化的形成,让情智活动融入教学、融入学生生活的点滴,推动了情智校园的建设。
“五一”放假回来,徐作华意外收到了学生王云帆自主写的作文,这位学生的转变让她感到惊喜,也让她看到学生的潜力与希望。同样,教师徐伟敬也收到了家长的感谢信,原来在她的用心辅导下,学生董志昊在全国编程大赛中获了奖,看到学生的成绩徐伟敬很是欣慰……校长杨继洲说,情智教育把课堂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他们跟随着兴趣自由发展,在爱的浇灌下孩子们的梦想终究会照进现实。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