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再次召开
基础设施完善引起价值转移,房价或涨
2015年12月25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本报12月24日讯(记者 孙川) 近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再次召开,会议指出要树立“紧凑城市”理念、加强城市地下基建等。
  据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从1978年到2014年,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城镇常住人口由1.7亿人增至7.5亿人,城市数量由193个增至653个。城市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但如何建设、发展、治理城市?中央最高级别的工作会议为此划定了蓝图。
  从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看,我国现在开始进入城镇化较快发展的中后期。今后还将有大量人口不断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将逐步达到70%左右。37年前的城市工作会议提到必须继续认真贯彻“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寸土地”的基本方针。
  相比之下,此次会议依然强调要控制城市开发强度,划定水体保护线、绿地系统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防止“摊大饼”式扩张,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
  会议称,要坚持集约发展,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城市交通、能源、供排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要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进行规划建设。去年7月,国土资源部会同住建部,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4个城市进行了城市开发边界划定首期试验,目前已有初步成果,相关原则和方法已基本确定。
  另外,会议还强调,要提升建设水平,加强城市地下和地上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海绵城市,加快棚户区和危房改造,有序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
  地下管廊有望大幅提高城市综合管理能力。截至目前,全国城市排水管道总长度约50万公里,地下管廊长度却不足1000公里,考虑其上亿元的单公里造价,地下管廊长期投资空间巨大。按其测算,到2020年,地下管廊建设总投资规模约8000亿元。有专家认为,基础设施的完善将起到价值转移的作用,引起地价上涨,房价也会水涨船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