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到了丰收季,他们并没有想象中的喜悦——
棉农嫌价格低,企业愁“吃不饱”
本报记者张婧婧任小杰
2015年10月21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正在忙碌的工人,听到说话声回过头来。
  棉花已经打包,准备发往外地。
  用装卸机往卡车上装棉花,效率高一些。
  
 许先生的棉花已采摘一大半,但价格低、产量降,基本保本的他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往年此时,李建林已开秤收棉并进行加工,但嫌新产籽棉质量差,今年他迟迟“没开秤”;而处在产业更下游的纺织企业日子也并不好过,燕春防在为找不到符合标准的皮棉而发愁,只能将目光转向进口……棉花采收旺季,他们并没有想象中的喜悦。


收成不高、价格也降了 棉农称今年收入大大缩水
  “往年收成较好的时候亩产可以达到600多斤,每斤籽棉的售价在四五块钱,最高的时候甚至还卖到过七块多钱一斤,不过那样的好时候是不会再有了。”广饶县大码头镇种棉户许先生今年种了6.4亩的棉花,目前已采摘一大半,由于前期天旱,亩产籽棉三四百斤。
  受干旱等原因影响,棉花产量降了不少,而让许先生更揪心的是籽棉价格也比往年降了不少。“现在每斤籽棉的价格为2.9元,算下来今年这六亩多地的籽棉能卖7424元,再去掉成本的话收入很少。”许先生告诉记者,每亩地的播种、化肥、农药、农膜、翻地等费用为600元,去掉这些只剩下了3584元,“如果找人采摘,按照每采摘一斤一元的价格来算,这一亩地的人工费就是400元,再去掉这块儿费用剩下的纯利润也就1024元。”
  种六亩多地、一季一共才赚一千块钱左右,这让许先生忍不住叹了口气。而对种植了上百亩棉花的承包户来说,他们的成本更高,相对利润也就更低,加上土地承包费之后甚至还得赔钱。
  由于近两年棉花种植成本一路走高,央一村的徐先生今年没有种植棉花,收完玉米后他就做起了收棉卖棉的生意。“一大早天还不亮就出门收棉花,下午再把棉花卖到厂里。每天的价格都不一定,今天早上以3.1元/斤的价格买来,下午不得不以2.9元/斤的价格卖出去,5000斤棉花赔了1000元。”徐先生有些无奈。
收购商虽开称但质量数量都不好 棉企嫌新产籽棉质量差不愿收
  17日,广饶县大码头镇是黄河三角洲棉花物流中心,往年此时正是棉花集中出售、收购期,来自江浙、青岛、烟台等地的大货车经常会在这儿形成拥堵的情况,但今年这儿的棉花收购企业门前并未出现往年排队的情况。
  “今天一般籽棉的收购价为3.0元/斤,质量明显要好很多的工坊棉为3.4元/斤。但受天气原因影响,今年棉花品质和产量上都不是很好。”收购商韩女士告诉记者,与往年相比,收购的质量较高的工坊棉少了不少。
  从2008年开始,开棉花装卸机的许如兴就在附近揽活,“按照往年情况,一周前就进入了棉花收购的高峰期,但今年车辆明显减少,亩产和总的种植数量都少了很多。”  
  问起今年籽棉的收购情况,山东垦利天元棉业有限公司经理李建林摇摇头“还没开秤”。他直言,没开工的棉厂不光他一家,“垦利、利津都没开始”。
  李建林称,棉企一般都会随着棉花的采摘进度,在9月底、10月初进入加工旺季,不过这两年的情况比较特殊,开工时间一拖再拖。他坦言,植棉面积越来越少是一方面,不过根本原因还是现在行情不好,纱厂的价格没定住,“别说企业,今年连路边的收棉车都很少见。”为了保证公司利润,作为企业负责人的李建林每走一步都很谨慎。  
  此外,李建林不愿开秤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棉花的质量不达标,“出苗期旱、吐絮期涝,棉纤维短、早期僵瓣多,不敢放量收购主要担心加工出来的皮棉没人要。”
  李建林告诉记者,作为山东省棉麻公司在东营的子公司,今年总公司并没有给他下达收购任务,而是在新疆买下了十二个厂,将收购基地集中在新疆,“今年收时得要仔细很多,不仅严格把控质量,加工上也不得不更为精细。”
纺织企业不得不 考虑申请进口配额
  今年东营的棉花种植面积是115万亩,而在2011年全市植棉总面积达到高峰为286万亩,仅去年到今年一年的时间就减少了55万亩。伴随着棉花种植亩数的减少,单产和质量下降,棉企面临吃不饱的困境,有的撑不下去只能暂时关门。而在产业更下游的纺织企业,也在为找不到标准皮棉而苦恼。
  成立于2003年的广饶县丰源纺织有限公司,是大码头镇一家大型纺织企业,集棉花收购、加工、皮棉仓储、物流、纺纱为一体,主要生产33支—60支高档纯棉纱,产品在稳定省内市场的基础上,远销江苏、广东等省。
  棉花国储政策取消的第二年,作为产业下游的纺织企业,还没来得及享受采购灵活、价格回归理性的福利,又陷入找不到合适生产原料的漩涡。
  “我们的原料主要靠进口棉,新疆棉作为部分补充。”近段时间,公司经理燕春防一直为进口配额的事而发愁,“地方棉的纤维长度和马值等关键指标差距颇大,不符合生产高级纯棉纱的皮棉标准。”
  原以为取消棉花国储政策后,可以在有限的进口棉配额和市场化价格的棉花中选择,但现在的情况是燕春防不得不奋力争取进口配额。除了收购形势严峻,让燕春防担心的还有高品质棉花或持续涨价。
  在燕春防看来,随着新棉质量的普遍下降,棉市很可能出现两极分化的迹象,即高品质棉花趋紧,价格不断走高而低品质棉花库存积压,价格持续走低。

相关链接
国家启动新疆棉花 目标价格改革试点 2014年东营3.07亿元 补贴下拨县区
  2014年国家启动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同时取消棉花临时收储政策。中央财政以适当补贴的形式支持新疆外山东等9个棉花主产省。
  目标价格政策是在市场形成农产品价格的基础上,释放价格信号引导市场预期,通过差价补贴保护生产者利益的一项农业支持政策。在这项政策的变革中,政府取消临时收储政策,将棉花还给市场,并不再干预市场价格。棉花年度目标价格由国家确定并适时发布,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国家启动补贴机制,将价差补贴给农民;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或二者持平时,国家不启动补贴机制。
  山东省在2014年3月3日启动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补贴,东营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农业局3月6日制定下发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补贴工作正式启动,并在3月9日,市财政局将3.07亿元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补贴资金拨付县区。根据相关规定,东营市享受2014年棉花良种补贴的种棉农户可获得每亩235元的棉花目标价格补贴。
  “今年的政策还没制定出来,待明年制定出来就会根据国家确定的棉花年度目标价格进行补贴。”东营市发改委经贸流通科工作人员表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