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东采油厂提质增效控成本
积极应对低油价和发展形势变化带来的挑战
2015年02月13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本报记者  顾松  通讯员  尹永华 高大鹏 
  油价大跌,让采油厂到了亏损的边缘。今年以来,孤东采油厂积极应对低油价和发展形势变化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提升创效能力。采油厂干部员工齐心协力,凝聚智慧,“锱铢必较”降本增效。
换个思路就是效益
  员工一个“金点子”,产生一把金豆子。孤东采油四矿创新应用可拆卸式管网保温装置,年节约保温材料费用10万元。
  据了解,为确保注汽安全,注汽管网每年都需进行检测。由于注汽管网外层包裹着厚厚的耐高温钛陶瓷保温层。检测前,每隔一段距离要剥开保温层。检测后,剥开的保温层需要重新进行包裹。既耗费了保温材料成本,又费时费力。去年,孤东采油四矿研制出可拆卸式管网保温装置,在油区的2.2万米管网上设立了近两千处检测点。如今管网检测时,员工几分钟就能打开保温装置,检测后,重新拧紧可拆卸式管网保温装置。既轻便快捷,又不耗费新的保温材料。在提升检测效率、降低员工劳动强度的同时,年节约保温材料费用10万元。
  在孤东采油厂作业二大队,技术人员通过反复摸索试验,在优化防砂施工参数的基础上,成功地用热污水替代了以往施工中的携砂液,让原油开采过程中的“副产品”变废为宝。
  孤东采油四矿创新实施“打点滴”的方式为抽油机添加降粘剂。他们根据原油粘度和油井含水情况对降粘剂加入量进行动态调节,既节省了电费,又节省了降粘剂用量。目前,采用“打点滴”办法,该井每天仅需加降粘剂25公斤,发生费用300元,每天仅电费节约就近600元。
自主维修降本增效
  液压钳是修井作业的重要设备。以往,液压钳损坏后都是送交厂家维修,孤东作业一大队挖掘自身技术潜力,设计出了液压钳日常维护保养及修理操作流水线,自主维修液压钳。仅此一项,一年可节约维修费用20余万元。
  孤东采油厂新滩联合站大力开展设备设施修旧利废活动,变废为宝、降本增效。该站员工将更换下来的旧零部件及损坏工具回收保存,经过细致地清洗、维修、保养,让旧零件发挥新用途,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设施的完好率和利用率。今年以来,已节约成本5万余元。
  在孤东采油厂技术质量监督中心,有一群与众不同的“淘宝族”,他们热衷于从检修完后的废料堆中“淘宝”。身兼采油仪表维修工和电工两个岗位的尹广利带领两位同事,将油井低压测试仪器中已损坏的电池组拆开,将其中的好电池挑出,重新焊接并密封,组装成好电池组,每年可节约维修费用3000元。
  “对废弃物重新整理,分类管理,分别存放,尽可能地重复利用,不仅能降低维修成本,而且可以减少废弃物处理费用和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尹广利说。
  该中心员工陈永生负责全厂1200余台在用变频节能控制柜的维修,每年都有几十台控制柜发生故障,实在不能修复时,他就把直流风扇、交流风扇、电容、操作控制器、主控制电路板等有用的零件拆下来,作为维修配件继续使用,一年可节省维修费用10万余元。
  人人争当“节约达人”
  今年以来,孤东作业二大队210队开展“小节约、大含义、明责任、促上产”为主题活动。全队干部职工在保证正常施工质量、安全、环保的前提下,节约一条螺丝、一把面纱、一把刷子。“别看节约小,里面蕴含的意义可很大。活动开展以来,革新小招法个个亮相,员工的创效激情高涨。”队长刘玉林说。
  孤东集输大队四号联合站实行班组成本承包制度,将成本控制分解到班组,把材料消耗细算到班组的班次。他们从节水、节电、节材料着眼,严格控制各种维护费用,对耗材实行交旧领新制度,将回收的废旧配件设立详细账目,集中存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防止废旧物资流失,其次,他们从加强修旧利废入手,鼓励职工对回收的废旧闸门、管线、零部件自己动手进行修理再利用,有效减少了材料消耗。
  活动注汽炉搬家时要接水源泵、补偿器连接等的工作,长期裸露在外的卡瓦和螺丝等零件如果得不到及时保养
 ,再次使用时会非常困难。孤东采油四矿注汽一队员工将螺丝、卡瓦全部收起放在油盆里,浸泡一段时间后,用钢丝刷将丝扣和锈蚀部位清洗干净,清洗干净后把好的部件重新组装,配上键和手轮,经试压合格,这样就组成了一个个“好”的闸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