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金融办主任王延亮:
力争新增贷款320亿
2014年03月10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本报见习记者 李立红
近年来,东营市金融办通过多种渠道,帮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2014年,金融办将从金融市场建设、地方金融体系建设、金融服务能力建设、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等“四个建设”入手,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吸引外资银行进入东营
加快信贷市场发展,提高银企对接效率,推动银行业务、产品创新,力争2014年全年银行贷款新增320亿元;优化资本市场环境,制定出台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政策,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和场外市场挂牌,鼓励指导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加快培育要素市场主体,力争山东休斯顿石油装备交易中心、华东石油交易中心年内挂牌并开业运营,加快橡胶轮胎、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步伐;加快保险市场发展。推动保险业务创新,提升保险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参与程度;做好保险资金运用工作,争取保险资金支持我市经济发展。
进一步完善银行体系,重点做好外资银行引进工作,年内争取与1家外资银行达成进驻意向,加快推动福建兴业银行东营分行、河口中成村镇银行、利津舜丰村镇银行、开发区融合村镇银行开业运营;深化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制定出台小额贷款公司有关管理办法和鼓励政策,力争年内新增2家小额贷款公司;促进融资性担保机构健康发展,按照“增资扩股做大一批,重组联合做强一批,提高标准改制一批,严格监管淘汰一批”的要求,支持现有融资性担保公司增资扩股、并购重组,加快组建有政府背景、注册资本5亿元以上的市级融资性担保公司,上半年完成架构重组和股权改造并开业运营;深化民间融资试点成果,适时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加强对投资(咨询)类公司的监管,建立投资(咨询)类公司的监管台账,在审慎监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力争年内新设民间资本管理公司10家、民间借贷服务中心1家,依托全市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2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组织。
推动企业上市,营造金融环境
运用多种投融资手段促进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动黄蓝新农村建设投资基金设立工作,启动应收账款债权流转工作,探索市政债券发行试点,通过投资基金、债券发行等多种方式,拓宽大项目融资渠道;着力增强对县域和“三农”的金融服务,加快推动县域金融创新发展,探索设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探索组建市级农业融资性担保公司,推动金融机构向县域、农村和社区延伸服务触角,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和渗透率;规划建设金融集聚区,联合规划等部门,搞好金融聚集区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制定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吸引金融机构和企业入驻,形成机构集中、人才汇聚和资源集聚效应;探索设立民间融资征信体系,按照“政府指导、中介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开展调查研究,启动中小微企业、地方金融组织融资信息的数据采集和建库工作。
完善地方金融组织监管体系,强化对地方金融相关市场主体的监管工作;完善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流程和考评体系,有效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加强企业资金链动态监测,做好企业资金安全保障及问题企业风险处置工作;探索开展民间融资信用体系建设;加强金融宣传培训,提高全市地方金融监管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对地方金融工作的督查考核,督促发展金融业政策措施的全面落实。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