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利博物馆文物“活”起来
文/片本报记者崔立慧见习记者宋永兴
2018年05月23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5月22日,黄三角早报直播间走进了垦利博物馆,带大家一起逛博物馆。
垦利博物馆是2012年12月成立的一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总面积6420平方米,展陈面积4800平方米,共展出文物572件。博物馆共设五个展厅,一个通史展厅,两个特色展厅以及两个临时展厅,主要陈列本地出土文物、征集文物和革命文物。以历史沿革为主线,按时间顺序及实物类别进行编目展示,集收藏、研究、学术交流、社会教育于一体,是展示垦利古代文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普及自然科学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其中,通史展厅以垦利的历史发展为主线,共设渠展之盐、河海边镇、大唐新域、丝路帆影、海融河汇、渤海后方、开垦有利、今朝垦利八个序厅,展出各类历史文物400余件,反映了垦利自有人类活动以来,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历程。
位于展厅中央的是一尊大铁钟,高1.88米,下口直径1.19米,钟壁平均厚度0.07米,重约1120公斤。该钟距今已有800年的历史,目前该钟在全国范围内仅存有三件,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垦利区城区建设的沙盘也展现在博物馆内,垦利区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城一带三区”的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黄河口生态新城、打造沿黄高效生态产业带,推动形成东部海洋产业区、中部新型工业区和西部现代服务区的“三区”建设格局。
博物馆将垦利人在发展历史中表现出来的精神概括为八个字“包容、厚德、务实、创新”,这些精神不仅是垦利人已有的精神品格,更将是他们持之以恒的精神追求。

铁锈花纹四系瓶。

展现垦利移民历史的陶人。

明清瓷器。

商周时期制盐遗址。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