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端午
 
					
   				
					
	
	
	
	
					
	   				
   				
   				2017年05月24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日子悄无声息地流走,若不是注意到楼下那片艾草已然蓬勃葳蕤,还不知道端午节又到了。
  在我老家那儿,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小时候在家乡过端阳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每年这当儿,父亲去沟边地头或河滩里,收割很多菖蒲和艾草。把艾草悬挂在门楣上,还用菖蒲、艾草捆扎成“老虎”,摆在房门两侧,以之镇妖驱邪。不过,那“老虎”并不虎虎生威,而是在夏日的热风中歪歪扭扭、无精打采,让人直觉得好笑。
  余下的菖蒲和艾草,父亲把它们洗净、晾干,再装进麻袋,留着备用。夜晚乘凉时,先在天井一角燃烧一把这东西,蚊虫就会逃之夭夭,不敢袭扰我们。
  母亲这时必做的是五彩丝络和肚兜。据说,有了它们,小孩就能避开鬼魅和蛇蝎的伤害。
  五彩丝络用五种不同颜色的棉线搓成。五种颜色必须分别出自不同的人家,寓意大家齐心合力抵御邪毒之物。母亲颠着曾缠过的小脚出去借线,很是费劲。到这家借根红线,到那家借根绿线,再到另外两家分借黄线、紫线,最后自己家里出黑线,待到五种颜色的线凑齐了,她的脚早已累得疼痛难忍。把各色线搓在一起,便是五彩丝络。母亲把丝络铰成一截一截的,系在我和大姐、二姐的手腕上,一边系线,一边叮嘱我们一些禁忌——不能提早把丝络扯断、丢弃,等再次下雨的时候,得把丝络剪下来扔到河里才可以。她说,把丝络扔到河里,河水就把病患和瘟疫冲走,我们就可以无病无灾了。
  因为我最小,母亲还给我做肚兜。肚兜就是大体呈菱形的夹层布片,上端剪去一角,呈圆领状,下部缝一个装有菖蒲和艾叶的小荷包,再给布片绣上虎狮之类的图案、缝上吊带和系带,就做成了。然后,母亲把肚兜给我系挂到脖子和腰上,胸部和腹部被盖个严严实实。
  做完这些,母亲把我上下打量一番,再抚摸一下我的后脑勺,说,出去玩吧。我仰头望一眼微笑着的母亲,转身便跑出家门。
  找到邻家玩伴拴宝,我把手腕使劲伸到他的鼻子下面,再把肚子腆得高高的,问我的丝络和肚兜好不好看。而他,也把手腕伸过来,肚子腆起来,问我同样的话。现在想起来,真是好笑。
  又一个端阳节到了,往事如昨,故乡却那么遥远。不由得,一缕乡愁涌上心头。
  (陈栋林)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