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风雨,“上面”期小麦遭灾
眼看要收获了,小麦一夜“折腰”
2017年05月24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⑴西刘桥村出现了麦子倒伏情况。 ⑵村民查看麦子倒伏情况。 ⑶村民向记者展示受灾后的麦粒。 ⑷小刘桥村出现了麦子倒伏情况。   本报见习记者 徐凯杰 摄
  ⑴西刘桥村出现了麦子倒伏情况。 ⑵村民查看麦子倒伏情况。 ⑶村民向记者展示受灾后的麦粒。 ⑷小刘桥村出现了麦子倒伏情况。   本报见习记者 徐凯杰 摄
  ⑴西刘桥村出现了麦子倒伏情况。 ⑵村民查看麦子倒伏情况。 ⑶村民向记者展示受灾后的麦粒。 ⑷小刘桥村出现了麦子倒伏情况。   本报见习记者 徐凯杰 摄
  ⑴西刘桥村出现了麦子倒伏情况。 ⑵村民查看麦子倒伏情况。 ⑶村民向记者展示受灾后的麦粒。 ⑷小刘桥村出现了麦子倒伏情况。   本报见习记者 徐凯杰 摄
     本报5月23日讯(记者 崔立慧 见习记者 徐凯杰) 22日夜间的一场风雨,让东营不少麦田遭了灾。由于还有半个多月小麦就要收割,小麦在这一阶段出现倒伏,已经没有了挽救的可能,倒伏的小麦只能收获些秕子。23日,在广饶县大码头镇西刘桥村、小刘桥村,部分农户向记者介绍了小麦受灾的情况。
  22日夜间雨水较多,田地泥泞湿滑,直到临近23日中午12点,刘英福才从自家的一片小麦田里回来,裤腿上沾了几块明显的泥渍。刘英福是广饶县大码头镇西刘桥村村民,也是这次遭受风灾的农户之一。
  站在自家受灾的小麦田边,刘英福显得有点无奈。“已经小满了,还有半个多月就要收麦子。现在麦子倒成这个样,也没法扶了。不扶还好,扶的话更容易死,因为麦子杆已经断了。只能收点秕子吧。”
  顺着刘英福的手看过去,一百五十米长的麦田里,倒下的小麦从北到南长长的一道,像是在原本规整的麦田之上刨出的一道坑。在这附近受灾的三块麦地中,两块都是刘英福的。“昨天晚上听见刮风,心就一直悬着,生怕麦子倒了。”
  倒伏的麦田,有的像被勺子挖过,齐整整的沿一个方向贴在地上,有的则东倒西歪像一头乱发,面积大的倒伏地块能达到一亩多。
  “正是麦子‘上面’的时候,现在倒了基本就没救了。”来麦田查看受灾状况的西刘桥村会计刘乃珍告诉记者,所谓‘上面’,是农民的一个通俗的说法。
  “现在的麦粒还只是一包水儿,要再长上半个月,才能磨出面来,所以叫‘上面’。要是现在不长了,麦粒一干,啥也剩不下。”而刘英福家受灾的三亩六分地,今年可能最多“打七八百斤粮食”。说着,刘乃珍摘下一个麦穗搓了搓,向记者展示了正在成熟中的麦粒。
  一位正在查看麦地的农户说,小麦出现倒伏可能与麦子的品种及播种密度有关系。“个头矮点的品种,麦秆粗一点,抗风能力强点儿。再就是麦子种密了,来了大风,麦子一棵压一棵,说倒就倒一片。”
  相邻的小刘桥村也是这次受灾的村庄之一。中午12点,趁着学校放学的当口,村里的大喇叭播放了一条通知,要求村民尽快查看自家麦田受灾的情况,及时报到村委会。
  下午2点,小刘桥村文书刘效忠介绍,小刘桥村农田不多,除去流转出去的一百多亩,麦田大概在四百亩左右。麦收之前出现倒伏并不罕见,但今年倒伏的情况更严重一些。尽管村里的农田都投保了农业保险,但保险赔付的钱款并不能完全弥补受灾造成的损失。“一亩地要是绝产的话,大概能赔350元到400元钱。一亩地的成本从种子、农药、化肥、浇地、收割全算下来,大概在500元钱上。”
  “这些倒了的,已经不能扶了。等到收割的时候,得让收割机逆着它倒的方向收,顺着收不行。”这处倒伏的麦苗并没有完全贴在地上,被风吹得东倒西歪,像是顶着一头乱发。一名从田地边经过的农民说,“跟翻了蔓子似的”。    
  直到下午4点,西刘桥村的两千余亩麦田、小刘桥村的四百余亩麦田的受灾情况正在统计过程当中。
相关链接  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很重要
  记者咨询了市农业局农技站,王文芬站长介绍,小麦倒伏后叶片重叠,光合作用受到影响,导致植株体内输导组织不畅通,养分和水分的运输受阻碍,对产量影响很大。再加上田间湿度大,通风、透光不良,极易造成白粉病、条锈病、赤霉病、纹枯病大发生。
  “目前全市小麦基本处于灌浆后期,由于‘头重’不易完全恢复直立,往往只有穗和穗下茎可以抬起头来,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补救对提高穗粒数和粒重意义重大。”王文芬称。
  根据指导意见,农业专家建议疏浚沟渠,彻底排除明水,尽可能降低地下水位,增加土壤通气性,增强小麦根系活力,防止小麦后期根系早衰,为增加小麦粒重打好基础;对于倒伏田块,不要盲目绑扶,以免造成二次损伤,小麦会利用背地性自动调节叶面分布,绑扶会严重影响粒重;喷施叶面肥可促进恢复和灌浆,可在晴天喷施增产素或液态磷酸二氢钾,延长叶片功能期,增强灌浆强度,把倒伏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后期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如果倒伏后没有病害的发生,一般轻度倒伏对产量影响不大,重度倒伏也会有一定的收获,但如不能控制病害的流行蔓延,则会“雪上加霜”,严重减产。待倒伏小麦上部穗节基本上恢复伸直时,可喷洒杀菌剂戊唑醇、丙环唑等三唑类农药,及时防治倒伏后带来的各种病虫害,是减轻倒伏损失的一项关键性措施。
  相关新闻

一场疾风骤雨
24万亩小麦出现倒伏

  22日夜间,一场疾风骤雨降临东营。根据气象局的统计数据,5月22日14时至23日6时,全市平均降水量24.1毫米,其中,东营区34.7毫米,垦利区31.1毫米,广饶县23.7毫米,利津县19.5毫米,河口区11.1毫米,最大降水量出现在垦利区黄河口镇,为65.9毫米。
  记者从市农业局了解到,受22日夜间大风降雨天气影响,根据各县区调度,全市157.1万亩在种小麦24万亩出现倒伏现象,占总面积的15%。其中,广饶县21万亩,利津县2万亩,东营区0.9万亩,河口区和垦利区出现零星倒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