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升级,受害人被忽悠成从犯
冒充“金融专员”入户诈骗15万
本报记者顾松通讯员徐栋
2017年02月06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犯罪嫌疑人被滨海警方刑拘。
近年来,冒充政法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电信诈骗的案件众所周知,此类案件多以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以“银行卡涉嫌洗钱”、“法院传票”及“社保卡、医保卡欠费购买违禁药品”等形式实施诈骗。然而,随着打击力度增强,不法分子的骗术也在升级。近日,滨海公安局滨东分局成功告破一起特大电信诈骗案,该犯罪团伙将曾经的诈骗案受害人作为“诈骗工具”,让其以所谓的“金融专员”身份到一名老年人家中,实施诈骗15万余元。
七旬老人莫名“被通缉”
1月10日下午,滨海公安局滨东分局刑侦大队接到东营市东营区一位70岁的女士张梅香(化名)报案称,其于1月6日上午接到自称石家庄市公安局“周警官”的电话,对方表示张梅香的银行卡账户涉嫌重大经济犯罪,目前她被警方通缉。
电话中的“周警官”语气声色严厉,着实把老人吓坏了,张梅香惊慌失措后极力辩解。紧接着,一位自称检察院干部的“郑老师”在通话中以核实张梅香身份及其资金为由,获取了张梅香的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码、银行存款和密码等个人信息。
当郑老师让张梅香将家中存款全部取出并汇到指定账户时,张梅香称不会操作ATM机。这时,郑老师话锋一转,要求她配合好即将到他家的检察院“高专员”开展调查。
在连续几个小时的通话中,张梅香老人完全信任了对方,并等待配合“高专员”调查。
“高专员”上门,取走老人一生积蓄
1月7日下午2时许,一位自称“高专员”的男子来到张梅香家中后拨通了“郑老师”电话,这位专员按照对方要求将张梅香和其家中6张存折、身份证全部取走,累计取现金额15余万元。取款中,几张存折因密码不符无法取款,张梅香还跟随“高专员”到银行取钱。“没到期限突然取款,我的利息就损失了。”面对张梅香的质疑,临走时“高专员”返还给张梅香“存款利息”5000元。
案件发生后,自称是检察院干部的“郑老师”不断在幕后发布指令称:“警方正在展开秘密调查,张梅香必须及时汇报每天的行踪,不准声张此事,也不要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
1月10日上午,张梅香的女儿回家后发现老人神情恍惚、举止失常,在耐心询问下发现老太太陷入电信诈骗后,遂带其到滨海公安机关报警。
警方快速出击,嫌犯已被刑拘
据了解,案件发生时正值滨东分局全力开展打击“盗抢骗”专项行动。接到报警后,滨东刑侦大队抽调精干警力全力开展视频追踪、信息分析研判,并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精准锁定犯罪嫌疑人的有关信息。
接到报案后的第二天,滨东分局在济南警方的大力配合下,成功在济南某地抓获犯罪嫌疑人高某某。经审理查明,“高专员”系济南市历城区人,今年45岁,小学四年级辍学后一直无业,目前主要靠在济南周边打零工谋生。
调查中,令办案民警没有想到的是,涉案嫌疑人高某某本身也是该起电信诈骗案件的受害者。1月份,高某某像张梅香一样,被这位自称检察院干部的“郑老师”以涉嫌犯罪为由诈骗2.8万元。汇款“洗清嫌疑”后,郑老师许诺给高某某“金融专员”身份,并安排其到东营办案,其实就是通过汇款帮助张梅香洗脱所谓的嫌疑。
办案民警称,嫌疑人高某某到东营“办案”过程中得到“郑老师”汇来的三千元“办案经费”,这让高某某禁不住喜上眉梢,工作起来加倍卖力。1月7日,他听从诈骗团伙指令从济南乘坐出租车至东营,对张梅香实施诈骗15余万元。
目前,高某某已被滨海警方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审查中。警方提醒广大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提醒家中的中老年人,让他们牢记“公检法办案会通知当事人到执法场所”并出示证件、办理手续。凡是“不见面、不履行相关手续”,一味地要求转账、汇款的电话,要一律拒绝接听。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