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扶贫日,东营区组织三家医院举行送健康下乡活动。 本报记者 吕增霞 摄
本报10月17日讯(记者 吕增霞) 17日是全国“扶贫日”,东营区卫计局组织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东营区人民医院和东城医院举行送健康下乡活动,让村民在家门口享受专家服务。
17日上午,东营区卫计局响应扶贫日号召,组织三家医院分别在胜园街道东升村、龙居镇三里村和杨集村举行送健康下乡活动。
东升村村民老王今年63岁,患有冠心病多年,平时用药也不注意,产生了很多副作用,听说专家来义诊,赶紧带来自己平时的常用药让专家看看。
“我最近身体很不舒服,医生非常细心,还给开了中药方子,这不用去医院挂号排队,太方便了。”64岁的丁老太太说。
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主任杨克让介绍说,为了将送健康下乡活动真正做到实处,让老百姓满意,专门挑选了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眼科的骨干力量给村民义诊,同时对村民进行用药指导和健康教育,真正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不让小病拖成大病,防止因病致贫。
送健康的同时,东营区卫计局进门入户落实东营区首批医疗扶贫救助金的发放情况。近期,东营区第一批医疗扶贫救助基金发放完成。此次共发放救助金22万余元,46人拿到救助款。东营区医疗扶贫救助基金是东营市首支医疗扶贫救助基金,今年8月份正式设立,用于解决在享受医保、大病救助政策后,仍然不堪重负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医药费用。
据了解,东营区首先通过摸底考察确定了精准扶贫对象46人,然后根据个人情况进行相关医疗基金救助。门诊救助,每人每年累计最高救助金额3万元;住院救助,全年累计最高救助限额为4万元。救助金金额按花销多少进行计算,医保范围内,个人部分按75%进行救助,医保范围以外,超过2000元的按50%进行救助。救助金每季度发放一次,通过相关乡镇和街道发放到贫困户的账户上。
17日上午,记者跟随东营区卫计局工作人员来到龙居镇杨集村常希秀老人家中。据老人的女儿杨红介绍,今年正月老人因胆结石住院手术,住院费用高达20658元。经过报销之后,医疗扶贫救助金也落实发放,最后只自费了3080元,“花了三千元就做了两万的手术,不仅治好俺娘的病,还减轻了我们子女的负担,真是多亏了扶贫救助金。”杨红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