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之间如母女
真诚仁孝共谱和谐幸福曲
本报见习记者赵菲菲
2016年09月19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韩美英耐心照顾婆婆。 本报见习记者 赵菲菲 摄
她是一名细心孝顺的孙女、外孙女,也是一名孝顺的女儿,更是一名体贴入微的儿媳;她是老人的精神支柱,心灵慰藉,为老人排解忧虑,分担愁苦,与老人默契沟通,对老人真心呵护,关怀倍至;她用最淳朴真挚的爱和关怀赢得了家中老人的赞誉和左邻右舍的一致好评,她用实际行动践行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俺儿媳妇比亲闺女还亲
韩美英38岁了,从婆婆口中说不出她的一个不字。用她婆婆的话说:“俺媳妇比亲闺女还亲啊。”
韩美英是广饶县人民医院急诊科的护士长,从17岁踏进这行,已经有20多个年头了。急诊科跟别的科室不一样,重病患者居多,突发性状况也多,忙起来的时候连口水都来不及喝。工作中,韩美英尽职尽责,生活上对婆婆更是悉心照顾。每当有人说韩美英孝顺,婆婆李秀兰的脸上都会绽开笑容,不住地点头附和:“我这个儿媳是百里挑一的好,对人温柔,对事细心,这个家全靠她忙里忙外一手操持。”
2013年,韩美英的婆婆腰椎骨折,术后一躺就是几个月,生活不能自理。婆婆年龄大了,骨折后心情一直很低落,总觉得拖累孩子们。韩美英觉察到婆婆的这种心理变化,无论工作再忙,都会抽出时间,细心照料老人,陪老人聊天解闷,从交谈中了解老人的思想动态,从精神上鼓励老人,增强老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婆婆术后恢复的日子里,韩美英每天家里医院两头跑,下了夜班顾不上休息,就去急急忙忙回去给婆婆做早饭。“我是个医务人员,良好的心态对疾病恢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晚上婆婆疼的直呻吟,我心里也很心疼,这么大年纪了,还遭这份罪,我只能尽我最大能力,让婆婆赶紧好起来。”
现在婆婆基本上可以生活自理,每次韩美英离开的时候,婆婆李秀兰都会陪着她到家门口,静静地看着好一会儿才回屋。
有老人的地方才是家
“我们身边的朋友,也都是很孝顺的人,我跟丈夫都在医院工作,但凡有点时间,回家陪老人是最重要的事。”也许在医院里看多了生老病死,韩美英更加珍惜跟老人在一起的时光。韩美英的父母也都六十多岁了,她无论再忙也会每周回家看看,看看老人身体怎么样,耐心听父母唠唠家常。看到老人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她都会想办法耐心开解,这样父母放心,自己工作也安心。
“老人爱唠叨,婆婆经常一个事重复很多遍,咱别出声也别反驳,都是讲道理的人,根本没必要生气。”问起韩美英与老人相处的秘诀,韩美英这样对记者说。
“有老人的地方才叫家,没有老人,家就散了。”韩美英淡淡地说出了她对家的理解。物质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安慰,换来的是无法用金钱和言语比拟的感受,那就是一种理解、信赖、认同和赞许。老人的生日,她都熟记于心,每到这时,她都会精心为老人准备一份生日礼物,送上一份真挚的祝福。逢年过节,她都会准备一些好吃的,组织全家人与老人齐聚一堂,共度佳节,让老人在欢快的氛围中,感受温馨,体味祥和,希望通过自己的悉心照顾,为老人送去温馨和舒适,让老人安享晚年。
就这样,韩美英从生活点滴中关爱着老人,从身心健康上牵挂着老人,用仁孝和善良的言行感染着老人,在平凡的生活中体现了浓浓的亲情和真诚的关爱,实践着感人至深的尊老美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