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内部指标”统统不靠谱
家长、学生谨防升学和求职诈骗
2016年06月17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本报记者 王超
随着升学季、毕业季的来临,一些不法分子也蠢蠢欲动,利用这段时期内考生和家长急于寻找合适升学途径的心态,以及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需求,以通过各种“非正规渠道”提供帮助为名实施钱财诈骗。对此,广大考生、家长以及应届大学毕业生要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案例一:
毕业生求职心切
找“门路”被骗11万元
对不少高校毕业生来说,走出校门后顺利找到工作并非易事,有不法分子便利用就业、招工来行骗。2011年9月,广饶县刚毕业于一所财经类大学的小张认识了一名高姓男子,高某称认识省里相关金融机构的很多领导,能够给其办理银行职员工作,但是需要一些“费用”。求职心切的小张信以为真,先后以现金和汇款的方式给该男子送去人民币11万余元。可是钱汇过去好长时间,工作的事情却一直没有着落,高某也不见了踪影,这让小张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后小张向警方报案,办案民警根据受害人的描述、组织辨认及排查等工作,最终确定了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在掌握了犯罪嫌疑人高某的活动线索后,办案民警在济南警方的配合下将高某抓获。
据了解,不少违法犯罪分子就是利用个别大学生就业期望较高,同时坚信只要有“关系”、有“门路”就能获得好工作的心理,吹嘘自己的神通广大,以疏通关系需要“办事经费”行骗。市民应当了解招聘知识,通过正当途径谋职,首先应当摒弃“关系决定一切”的观念,谨防上当受骗。
此外,在收到招工等面试通知后,求职者应对招工单位的真实情况进行查询,在找工作时不要将身份证、暂住证等证件随意交给对方,防止因此被骗子控制,遭受意外和损失。
案例二:
“保你孩子上军校”
俩家长被骗走60万
2011年,东营市刘女士的儿子高考成绩不理想,正在犯愁之际,刘女士从朋友那里得知赵某能够给儿子办理上军校,便委托其办理此事。后赵某又将此事委托给一直自称是部队“内部人员”的石某,从此一场骗局展开。此后,石某以疏通关系、办理入学手续为由,多次要求刘女士往其指定账户内汇款,总计多达30余万元。然而,钱花出去了,学却没有上成,到了9月份入学时间,“军校”的录取通知还没有来到。
再三追问之下,石某拿着一张某职业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交给刘女士,并谎称该学校是部队下属,将来可以定向分配。刘女士看到孩子所上院校并不理想,且经过查询并无学校的相关信息,心生怀疑,便要求退钱。但是石某却耍起了无赖,刘女士报警求助。与刘女士同时被骗的还有另一位家长,同样遭受了30万元损失。后石某被抓获,经法院审判判处其有期徒刑十年。
民警表示,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高考考生和父母的急切心理,通过冒称高校招生人员或谎称有内部机动指标进行诱骗,而后通过伪造文件、私刻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谎称掌握某高校内部指标,以帮助办理入学手续等为由收取巨额录取费。考生及家长千万不要相信“有关系门路”、“内部有指标”之类的招生信息。
此外,如有人单独约见考生和家长,应提高警惕。如在居民楼、宾馆,或商用写字楼发现所谓的“招生场所”,市民需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除此之外,还应防范“野鸡大学”趁机浑水摸鱼,家长学生要向教育主管部门了解好学校的办学资质、招生资格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