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区已配备农村保洁员1170人,垃圾桶4857个
城乡环卫一体化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2016年05月17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垃圾运输车清理农村生活垃圾。(通讯员 提供)

  本报5月16日讯(记者 李金金 通讯员 邓克 徐磊) 16日,记者从东营区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局获悉,区城管为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建设生态宜居美丽新农村,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按照标准配备农村保洁员1170人,垃圾桶4857个,短途垃圾运输车39辆,让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穿过分布均匀的旱藕田,刚进入东营区胜利街道张盖村,干净笔直的水泥马路两侧鲜亮崭新的垃圾桶与葱郁的大树交错排开,角落里整齐摆放的砖瓦,主街上随处可见细腻活泼的美丽墙绘……工作人员介绍,这与之前道路泥泞、杂草丛生、垃圾柴草肆意堆放的景象有了颠覆的变化。
  “变化很明显,我们村比之前干净多了。”近日龙居镇大孙村,村民孙先生说,他们村原来脏乱差的情景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整洁、清新的乡村新貌。据了解,大孙村目前有常住人口702人,按照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标准,大孙村配备了保洁员3人,垃圾桶14个,村民将生活垃圾放在垃圾桶内,乡村保洁员维持乡村的环境卫生,垃圾运输车定期清理垃圾,乡村垃圾遍地的现象得到了彻底的改变。
  据了解,东营区全面推行“区级统管、环卫企业托管”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区城管局对全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进行行业指导和监督考核,每月对各镇街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进行暗访检查,根据检查情况对各镇、街道进行打分排名,并在全区范围内进行通报;各镇街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全面负责本辖区内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负责环卫作业企业的日常监管和资金拨付工作;各村负责制定环卫保洁村规民约,规范村庄环境卫生秩序及清理周边沉积垃圾,教育引导群众不得将污水、建筑垃圾等倒入垃圾桶内;环卫公司负责按标准做好托管区域的卫生保洁和生活垃圾清运工作;负责环卫运输车辆和垃圾收集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加强保洁、清运人员的业务培训,强化日常管理,遵循、执行工作规范和流程。
  截至目前,全区221个行政村(居)、镇域、村间和县乡道及两侧林带、沟渠均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范畴。东营区要求各镇街对照“三对照三检查”活动标准进行自查,并坚持边查边改,各项环卫设施及保洁人员均按标准配齐配足,各镇街按每镇(街道)不少于1座的标准建设小型生活垃圾转运站,按照每250人配备一个村(居)保洁员,村(居)街巷按照每15-20户配备一个240升垃圾桶的标准。东营区已按标准配备农村保洁员1170人,垃圾桶4857个,3立方垃圾箱353个,短途垃圾运输车39辆,镇街道路清扫车5辆,洒水车4辆,建成并投用垃圾转运站15座。各镇街分别制定了详细的考核标准,定期对保洁质量进行检查考核,重点检查保洁公司运行管理是否到位。
  据东营区城管局工作人员介绍,下一步他们将按照智慧环卫要求,将垃圾运输车辆、转运站的日常运行及管理逐步纳入数字城管监管平台,提高城乡环卫质量,改善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